快訊

不斷更新/北北基桃宣布了! 宜蘭、苗栗以南等15縣市颱風假資訊一覽

亞運拳擊/4強「兩岸大戰」不敵中國楊柳 陳念琴收穫銅牌

中颱小犬襲台!大豪雨晚間炸3地 13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

4月起 電價平均調漲11%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拍板,四月起電價將大幅調漲,平均每度電單價來到三點一一五四元,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一,漲幅之高歷年罕見,其中住宅、商業、工業用電均漲,計算方式不同,堪稱史上最複雜電價,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強調,已經盡最大能力照顧民生。此次電價調漲約影響一百七十七萬戶。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昨舉行,一如預期的大漲電價,林全能表示,此次是以減少台電虧損及由較有能力者負擔較多電費的原則下進行調整。

各界最關注的住宅電價,林全能表示,住宅戶約有百分之九十三、一二三一萬戶並未受到影響。

七百零一度至一千度調漲百分之三、一千零一度以上用戶調漲百分之十,而小商店用電,一千五百零一度至三千度調漲百分之三,三千零一度以上調漲百分之五。但林全能重申,約百分之八十四、七十六萬戶店家未受漲價影響。

產業低壓以內需、微中型企業為主,電價漲百分之十,為減緩用電衰退產業衝擊及照顧產業弱勢,去年下半年用電衰退百分之十以上者產業調幅減半;農漁業電價不調整。初步檢視,包括非酒精飲料製造業、紡紗、織布等十九個行業,共一點九萬戶,尚符合減半措施。

最大衝擊在於工業用電,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百分之十七。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強調,對產業造成極大負擔。工總也不滿這次只針對用電大戶漲價。由於晶圓代工產業屬於用電大宗,聯電坦言電價調漲,短期成本勢必增加。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昨引用勞動部無薪假統計指出,目前二三九二家實施,人數達一七五三二人,產業經營環境急遽惡化。此時大幅調高電價對產業帶來莫大衝擊,會對勞工就業帶來不利影響。

三三會會長林伯豐再次呼籲電價應與能源政策一起調整,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討能源政策,保留核能為基載電力,核二、核三延後除役,並評估重建核四。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此時景氣循環向下,調漲時機不對,廠商若因電價漲而成本上揚,導致須放無薪假或裁員連鎖效應,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雖然民生用電七百度以下不漲,一般人可能沒有太大感受,但商辦、超市及部分餐飲業等用戶調漲會反映在服務及最終產品銷售,帶動物價上漲。

台電估計此次產業用電漲幅較高,民生用電漲幅較低,電價上漲方案推估將影響CPI約百分之○點二○四。吳大任說,今年物價壓力仍在,原本主計總處預估全年百分之二點一六,若再加上百分之○點二○四,就接近百分之二點四,連續兩年物價漲幅很可觀。

電價 林全 經濟部

延伸閱讀

平均電價調漲11% 台電估影響CPI約0.204%

影/電價費率審議平均漲幅11% 住宅700度、小商店1,500度以下不調整

外媒稱關閉核二廠今夏恐大停電 陳建仁:電力供應充足

電價估漲逾一成 疫情受創產業享「電價調幅減半」

相關新聞

違建屋頂種電5年 4都申請不踴躍…北市也將開放

內政部二○一八年五月開放違建屋頂可以裝光電板後,被指為違建合法化開路,除台南、高雄的申請情形相對積極外,其他四都進展不明...

入秋風電發威 整體風力發電、離岸風電雙創歷史新高

隨著入秋後開始吹起東北季風,風力發電也持續增加。台電公司表示,繼26日17時9分整體風力發電達到167.3萬瓩,突破歷史...

中秋沒禮金…取消三節獎金公司違法嗎? 這前提下:資方不得片面停止發放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對於今年的三節禮金,你預期能拿到多少獎金呢?由於近幾年受到疫情與景氣影響,不少雇主對人事成本的支出都轉趨保守,甚至一向被視為「年終獎金的領先指標」之一的中秋禮金,今年發放的金額可能也會大幅減少。不過,若因今年公司獲利不佳,雇主就取消發放三節禮金是否違法呢?《勞基法》真的有規定一定要發三節禮金嗎?

2024基本工資調漲…時薪183元、月薪27,470元!勞工和雇主將有何影響?

基本工資定義是什麼?2024年基本工資調升,對勞工、雇主有哪些影響?

蔡英文政見拖7年 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列為最低工資應參採指標,並組成「最低工資審議會」...

外銷訂單連12黑 今年不妙…全年已確定衰退

經濟部昨(20)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因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續存,終端需求疲軟,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8月外銷訂單金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