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理事示警低估通膨 學者:面臨難題升息須審慎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本報系資料庫)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本報系資料庫)

全球景氣降溫、需求放緩,通膨終於出現緩和跡象。不過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2日突然發文示警切勿低估通膨,令人憂心物價飆漲是否捲土重來,學者則認為,通膨須密切關注,但出口衰退之際,升息決策宜審慎。

美國聯準會(Fed)1日宣布升息1碼(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且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通膨壓力正趨於緩和。

至於在台灣,主計總處、中央銀行與各智庫看法一致,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同時,也認為今年通膨可望趨緩,普遍將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預測值調降至2%以下。

正當各界樂觀期待今年台灣可擺脫通膨陰霾、撥雲見日之際,央行副總裁陳南光2日於台灣銀行家雜誌發表「走走停停的貨幣政策,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面對通膨挑戰,央行如何打這一仗?」2篇文章,主張台灣在油、氣、電價格管制或凍漲之下,通膨其實嚴重被低估。

陳南光認為,如果忽略政策管制背後的實際通膨情勢,難以抑制民眾的通膨預期,最終將導致通膨進一步上升;他也強調,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應扮演更積極角色,透露支持繼續升息的鷹派立場。

以目前各機構的經濟預測結果來看,由於出口大幅衰退,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難「保3」,但通膨壓力尚未完全散去;央行利率決策下一步如何走,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事實上通膨確實被低估,壓力持續是有的」,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認為,政府的油電補貼政策導致國營事業嚴重虧損,如果沒有補貼,真實通膨率會更高;此外,去年全年CPI年增2.95%,但民眾採買日常用品、外食感受到的漲幅遠超過3%,將加劇通膨預期心理。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也說,當前CPI計算方式明顯低估居住成本,且沒辦法反映自購住宅後,沉重的房貸負擔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儘管一致認同通膨危機尚未緩解,對於央行是否應繼續升息以打擊通膨,學者態度偏向保守,吳大任更說「接下來要面對最大問題真的不是通膨,而是出口衰退」。

吳大任說明,去年第4季起,台灣出口轉為負成長,隨著去年主要國家央行激進升息後座力持續發酵,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只會愈來愈差、不會好轉,連帶衝擊台灣出口表現,隨之而來的是製造業廠商陸續實施無薪假、裁員;要不是央行去年採半碼幅度溫和升息,讓廠商有喘息空間,今年經濟恐怕已經陷入衰退。

吳大任強調,台灣這波通膨是因疫情擾亂供應鏈,又逢俄烏戰爭爆發,能源成本升高、糧食供給短缺等因素所致,「供給面問題,要耐心等待」。

只要時間拉長,等待供給恢復順暢,吳大任認為通膨會逐步降溫,如果在出口衰退之際貿然升息,加重家庭及企業負擔,反而更容易引發停滯性通膨。

周雨田則說,他認同貨幣政策若走走停停,難以彰顯政府打擊通膨的決心,反而可能加深民眾的通膨預期,但台灣受到全球需求驟降影響,出口衰退也是事實,此時升息會不會進一步打擊經濟活動,必須審慎權衡。

周雨田認為,現在才2月,直到央行3月召開理監事會之前,還有段時間可以觀察國內外經濟情勢,不需要過早排除升息這個選項,但緩和通膨與經濟穩定之間,確實要更小心拿捏尺度,以免顧此失彼。

通膨 升息 央行

延伸閱讀

綠色機械突破碳稅費重圍

CPI權重修訂 食物上調最多

學者示警 台灣通膨低估

「就業報告好到令人不敢相信」 美國聯準會降通膨破功?

相關新聞

侯康政見推青年購屋免頭款 財政部這樣說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8)日推出「青年購屋有好康」政見,主張免頭期款、555方案,並由政府及銀行補貼0.5%的利息5...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台積電赴美投資效應 Q3海外直接投資淨額創單季新高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際收支統計,其中,台積電在本季擴張對美國投資金額,使得第三季的59.1億美元直接投資淨額,再創2...

非薪水而是物價又漲逾3%…CPI攀九個月高點! 外食、租屋族對通膨很有感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颱風推升蔬菜及水果價格,加上肉類、外食、房租持續上漲,10月C...

富士康被查稅 遠東董座徐旭東:我們帳很清楚 隨時可來查

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集團近期在中國大陸遭查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3)日出席SOGO周年慶前造勢記者會,會後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