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中研院首簽減碳綠能MOU 合推「去碳燃氫」發電

台電去(2022)年首度宣示「電力淨零」目標,並陸續與西門子、三菱等國際大廠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推動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發電示範,今(1)日再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減碳及綠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將於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等減碳綠能領域密切合作。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于高今日上午於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大樓共同簽署「減碳及綠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
台電指出,為推動氫能發電,台電2022年引進我國第1套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並成功混燒10%氫氣,產生潔淨低碳電力,而中研院去碳燃氫技術兼具提供潔淨氫能與固碳效益,希望透過簽署MOU強強聯手,共同朝2050電力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曾文生表示,台灣用電密度高,因應電網與再生能源未來發展,仍需部分發電機組協助調節電網,因而怎樣走向用氫當作燃料,讓發電機繼續維持電網穩定,同時減少排碳,變成台電非常大的需求,希望透過與中研院合作,目標今年底可將第一桶生產出來的氫氣,搭配興達電廠燃氣機組進行氫氣混燒測試。
廖俊智表示,中研院去年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具體建議「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科技推動策略重中之重,本次與台電首要合作項目即為去碳燃氫發電應用,希望藉由研發端連結應用端,加速技術落地實踐,幫助我國儘速提升零碳電力占比。
台電說明,MOU合作內容包含以「去碳燃氫」發電技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共同開發混氫、全氫發電應用,初期採技術示範,將與台電微氣渦輪機發電技術整合運用於分散式電網;後續則將擴展規模,以去碳燃氫供給氫氣予國內電廠機組,逐步提高混氫比率與氫供應量。另雙方也將針對地熱、海洋能等綠能技術進展及研究成果進行交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