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宣稱全球化已死,走向世界卻成為台灣企業最重要的課題。當今全球化已超越企業層次,成為世界各國政治角力核心。不管台積電赴美投資對台灣經濟有多好,重點在於其是被美國強迫的,這只是開始。

「去台化」其實是「去台積電化」,因為其掌握全球大部分高階晶片製造。台積電技術不會流失,價值卻會,因未來需把更多資源放在沒有效率的地方,拉低毛利率。想打敗台積電可說門都沒有,但人才赴美已門戶大開。未來就算赴美人才皆跳槽,台積電仍可從台灣其它來源補足,對產業整體影響不容輕忽。

CEO的任務是創造企業股東價值,同理小英總統的任務是極大化台灣價值。技術流失和價值流失是兩件事,而後者可能來自錯誤商業決策或政府干預。特斯拉股價大跌七成,很大程度在於馬斯克分心去買推特;但阿里股價狂跌,主因在於習近平共同富裕政策及對民企大咖的監管。

台灣不是烏克蘭,但已陷入戰爭漩渦。美國賣軍火給台灣,也向台灣採購軍火,晶片是智慧軍火,乃美國對付中國最有力的武器。台灣的命運已不能由自己決定,否則政府不妨宣布未來企業赴美投資晶片廠需由政府事先核准,並限「N-1」世代,如同當年限制面板業赴陸投資,看看老美有何反應。

新北市長侯友宜宣稱台灣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必須團結對外,在全球化下扮演關鍵性角色,問題是該怎麼做?全世界中美兩強格局已形成,一球兩制。當全球化開始大裂解走向碎片化,新的危機和商機也隨之產生。

台灣企業全球化不是去國外設廠就可以,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應有「分」與「合」的策略。企業應切割資源,打造海外平台,以因應未來變局。美國逼台積電赴美,目的是打造美積電、重組供應鏈。一般企業布局沒有辦法太分散,因此未來必須和國內外策略夥伴合作。

第二、應探索新商業模式。台灣全球化以台積電為標竿,但台積電能做的事情,大部分企業都做不到。中國大陸中小微企業透過跨境電商平台,成為「微型跨國企業」,平均運營三點五六個海外站點,近期低價電商Temu更快速滲透美國市場。全球化不是台積電專利,但台灣中小企業至今走不出去,市場比工廠重要。

第三、應開拓更多市場。現在大家談「去中化」、「去台化」,為何不能「去美化」?不是說美國不好,但其以半導體和電動車產業為主,其他產業該去哪裡?美國封殺中國,陸企反而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積極布局、分散市場。許多中國公司最近將註冊地遷到新加坡,避免受到制裁,並利用當地資金和人才資源。

第四、應重視產業平衡發展。政府將太多資源放在半導體產業,造成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距嚴重,導致民怨日增,這也是近期稅收爭議所反映的問題。台灣有產業失衡的荷蘭病,政府強力否認,或許稱其為「台灣病」更為恰當。

台灣全球化的模範不是台積電,而是宏碁,因為有全球品牌、多國布局、世界員工,但我們對台積電只有佩服與疼惜。全球化不是美國化,我們應掌握自己的命運,找到發展路徑,才能贏得世界支持,找回尊嚴,創造台灣的價值。

台積電 美國 新北市長

延伸閱讀

日本遭指送上「3份投名狀」給美國!中媒示警:美國大喜 中國要小心了

美公債違約危機 財政部:全力阻止風險

台灣集成電路晶片出口連續七年增長

整理包/年終獎金買台積電時機對嗎?金融股相對低點、求穩定選高股息ETF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