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鑫:淨零轉型非做不可 也創造重大商機

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各項挑戰,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喊話,「淨零轉型非做不可,也創造重大商機」。中央社
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各項挑戰,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喊話,「淨零轉型非做不可,也創造重大商機」。中央社

國發會及環保署今(28)日共同舉行「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會,揭露12項關鍵戰略執行內容。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各項挑戰,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喊話,「淨零轉型非做不可,也創造重大商機」。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則點名綠能電力設備、智慧生活應用、產業生產低碳化等三大產業有機會發展為成功產業鏈。

至於台灣投入淨零轉型,是否影響供電?陳正祺則要企業放心,「供電部分沒有問題」。他指出,根據盤點,電力供應方面以2025年為標準,雖然有機組除役,但天然氣供應會增加,「上來的比下去的多」,綠能也會增加。

龔明鑫表示,透過推動「12項關鍵戰略」,我國除可減少7,200~7,600萬噸,亦即相當於2020年29%的碳排量以外,更可創造龐大的商機。

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可帶動民間投資約4兆元以上,並創造5.9兆的產值,以及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並有助於國內包含太陽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設備等四大供應鏈的形成;節能部分將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家戶與商業設備汰換與導入能源管理系統,預計可擴大5,500億元相關產值。

在12項關鍵戰略當中,經濟部主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等五項戰略。經過盤點與評估,陳正祺認為,綠能電力設備、智慧生活應用、產業生產低碳化等三大產業非常有潛力在淨零轉型過程中,發展為成功產業鏈。

在綠能電力設備部分,陳正祺指出,離岸風電方面,經濟部投審會核准的外商投資已經超過新台幣1727億元,另外,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掌握離岸風電國產化投資金額也達791億元。

關於智慧生活應用,陳正祺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技術優勢,可以投入研發未來淨零生活模式所需的前瞻技術晶片或應用模組,例如電動車,以及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AI)技術監測能源,讓能源調度及使用最佳化,其他還有AI影像多重識別認證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產品服務。

此外,在產業生產低碳化方面,陳正祺則是提到可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計算等技術,以減少高耗能設備使用及待機空轉的電力,進而協助國內大廠減碳,也能透過國際合作,將數位減碳產品行銷國際。

離岸風電 經濟部 綠能

延伸閱讀

淨零轉型創造商機 經濟部點名3大潛力產業

2030減碳可增5% 協助中小企業轉型

國發會穩經濟 鎖定內需

立委質詢台積電赴美設廠 龔明鑫強調最重要的會留台灣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