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鑫:淨零轉型非做不可 也創造重大商機

國發會及環保署今(28)日共同舉行「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會,揭露12項關鍵戰略執行內容。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各項挑戰,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喊話,「淨零轉型非做不可,也創造重大商機」。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則點名綠能電力設備、智慧生活應用、產業生產低碳化等三大產業有機會發展為成功產業鏈。
至於台灣投入淨零轉型,是否影響供電?陳正祺則要企業放心,「供電部分沒有問題」。他指出,根據盤點,電力供應方面以2025年為標準,雖然有機組除役,但天然氣供應會增加,「上來的比下去的多」,綠能也會增加。
龔明鑫表示,透過推動「12項關鍵戰略」,我國除可減少7,200~7,600萬噸,亦即相當於2020年29%的碳排量以外,更可創造龐大的商機。
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可帶動民間投資約4兆元以上,並創造5.9兆的產值,以及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並有助於國內包含太陽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設備等四大供應鏈的形成;節能部分將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家戶與商業設備汰換與導入能源管理系統,預計可擴大5,500億元相關產值。
在12項關鍵戰略當中,經濟部主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等五項戰略。經過盤點與評估,陳正祺認為,綠能電力設備、智慧生活應用、產業生產低碳化等三大產業非常有潛力在淨零轉型過程中,發展為成功產業鏈。
在綠能電力設備部分,陳正祺指出,離岸風電方面,經濟部投審會核准的外商投資已經超過新台幣1727億元,另外,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掌握離岸風電國產化投資金額也達791億元。
關於智慧生活應用,陳正祺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技術優勢,可以投入研發未來淨零生活模式所需的前瞻技術晶片或應用模組,例如電動車,以及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AI)技術監測能源,讓能源調度及使用最佳化,其他還有AI影像多重識別認證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產品服務。
此外,在產業生產低碳化方面,陳正祺則是提到可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計算等技術,以減少高耗能設備使用及待機空轉的電力,進而協助國內大廠減碳,也能透過國際合作,將數位減碳產品行銷國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