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頒發劉書勝紀念獎 三位獲獎人僅30歲上下

工研院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今(21)日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針對潛力電力新秀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劉書勝紀念獎」,得獎者來自各校菁英與企業職場潛力新秀,「劉書勝紀念獎」獲獎人年齡都在30歲左右。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行政院已核定台電所提「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於十年內投入5645億元,全面提升全國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以及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今年劉書勝紀念獎已邁入第三屆,很高興有許多傑出的電力界年輕人被「看見」、被鼓勵。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設置「劉書勝紀念獎」挖掘優秀電力人才,跟其他獎項不同之處在於申請人需由企業推薦,再由產官學研專家組成評審團,以公正理性方式進行評選,因此所選出的歷屆得獎者皆是業界佼佼者。本次共有三位獲獎者,年齡都在30歲左右,就已在電力領域已嶄露頭角。

劉書勝紀念獎今年則由台電系統規劃處電機工程師石欣宜(現任職於電力調度處)、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彭國祐獲獎。30歲的石欣宜加入台電僅五年時間,就在今年3月3日大停電事故後,協助完成「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及框列數千億規模的預算案,台電公司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很榮幸看見台電的年輕菁英石欣宜獲得肯定。

31歲的彭國祐原本是資通訊專長,加入中華電信後才開始接觸電力領域,但他成功將資訊科技實際應用在智慧電網相關專案上,已協助將各地再生能源案場併入配電網,目前已協助150家綠能公司將各地再生能源案場併入配電網。

本次劉書勝紀念獎也特別頒發「年度特別獎」,嘉勉電力界少見的優秀電力青年,得獎者為32歲台灣特斯拉汽車公司資深專案工程師王玉珏,他由通訊專長跨域投入儲能系統的運轉解決方案,幫助國內有意投入電力交易市場的業者完成儲能建置案,並積極協助國內訂立適切的安全規範,是儲能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本次頒發「優秀專題提案獎」、「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學生獎學金」、「電網學校實務菁英班成績優異獎學金」、共4個獎項,總計25名學子獲獎。包括「優秀專題提案獎」的中正大學電機系周兆蕾,得獎題目「結合改良的聚類分析及長短期記憶網路預測日前太陽光電發電量」;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的台灣科技大學電子系蔡靖彥,本次得獎題目「能源管理系統數據分析及節能應用」;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的成功大學電機系林宏銘,得獎題目「考量再生能源佔比、空汙管制、經濟等因素以達淨零碳排之長期電力資源規劃」;獲得「電網學校實務菁英班成績優異獎學金」的鍾浩平,目前任職於昱山環境技術服務顧問有限公司。

獎學金 台電 中華電信

延伸閱讀

沈榮津:逾5千億強化電網韌性 盼重電業把握練兵

工研院攜手研華成立佳研智聯 搶攻新南向智慧製造商機

搶攻新南向智慧製造商機 工研院攜手研華今宣布成立佳研智聯

工研院號召產學研培育人才 助臺灣供電穩定又淨零

相關新聞

美商會白皮書 嚴批我能源政策:能源轉型落後衝擊國家安全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