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僅3.01% 明年恐跌至2.51%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灣經濟將持續放緩?台灣綜合研究院14日公布經濟預測數據,由於通膨疫情與俄烏戰爭,今年成長率為3.01%,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認為,明年民間投資與出口恐繼續衰退,成長率將跌至2.51%。淡江財經系教授林蒼祥則認為,明年升息壓力減少、通膨減緩,股市下半年有望提升,可關注電商、金融與航空業。

恢復速度不如預期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主要依賴民間投資,還有疫情趨緩帶動的民間消費成長,但近來出口持續衰退,國際需求下降,因此調降我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0.79%為至3.0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是3.05%,國內製造業除了半導體外,化學材料、塑膠與鋼鐵業的需求持續疲軟,因此成長不如之前預期。

另外,他指出,餐飲業雖然有恢復成長,但尚未恢復到疫情水準,而在明年的投資動能仍然不看好的情況下,明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會跌到只剩2.01%,但通膨有望逐漸減緩到1.96%。

股市會稍微樂觀

吳再益指出,美國雖然通膨有比較減緩,但他認為聯準會還會再升息5碼,通膨雖然會逐漸緩解,但疫情與戰爭仍有不確定性,能源價格仍會下降,但不會太快。他分析,目前通膨由65%能源與35%基本金屬+黃小玉,因此能源在通膨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全球需求也因升息放緩。

淡江財經系教授林蒼祥則認為股市會比較樂觀。他分析,股價公式為本益比(P/E)*每股盈餘(EPS),今年因為聯準會瘋狂升息,因此股票本益比大幅下降,因此股價非常慘,如果市場有經濟變好的消息反而對股市不好,因為聯準會擔心市場過熱加劇通膨,反而加強升息力道。

第二季達成長高峰

他預測明年股市會先蹲後跳,許多企業雖然營收成長不高,但獲利將會相當驚人,因此EPS會成長,包括電商(如亞馬遜)、金融業(高利息導致高獲利)與航空業(需求逐漸恢復)都可以關注,但需注意目前美股仍尚未達到低點。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首席經濟學家邱志昌提醒,明年股市將會相當動盪。

他也預測,過年前的股市都不會太好,但過年後會逐漸好起來,因為普遍預測明年經濟第二季將會達到高峰,而股市是領先指標。他解釋說,聯準會還是希望維持溫和通膨,以保持成長動能,因此未來升息的幅度應該會逐漸減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通膨 升息 疫情

延伸閱讀

渣打符銘財:央行Q4升半碼後 2023凍息改聚焦經濟成長

美國通膨放緩…11月CPI年增7.1% 低於市場預期

美國社安金明年平均增4千台幣 來到5萬5千元

蔡明忠:企業庫存壓力是一時 經濟寒冬不會持續太久

相關新聞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解缺工危機…4產業鬆綁 增2.8萬移工

為解決缺工危機,勞動部昨預告調整聘僱移工資格,擬放寬包括製造業、營造業、農業以及機構看護等四大產業移工,估增兩點八萬名移...

媒體議價立法 數位部8月底前提報告

媒體議價對話去年十二月啟動第一輪,至今已結束兩輪對話,除了Google提出新聞數位共榮基金計畫,幾乎沒有新進度;今年以來...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第一部分達成協議 將簽署首批協定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8日表示,美國和台灣已針對「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一部分達成協議,台灣貿易談判辦公室也稱將在...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