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示警:停滯性通膨風險升溫 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衰退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29)日示警,國際機構預測,明(2023)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雖回降但仍居高,且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泥沼。
楊金龍今日赴中研院經濟所60周年所慶,並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在會中提及,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
楊金龍分析,主要機構評估主要經濟體明年陷入衰退機率高,尤以歐洲地區衰退的風險最大;主要機構評估美國、歐元區、英國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機率,分別介於0.48%~96%、60%~96%、75%~80%之間。
楊金龍引述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的說法指出,美國大幅升息,恐引發經濟衰退;但升息過慢,恐使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
楊金龍強調,經濟衰退屬景氣循環的一個階段,期間較短,但人口結構老化、所得分配不均、儲蓄過剩等長期結構問題不易解決,在高通膨壓力消退後,將持續拖累經濟表現,經濟體系重回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長期停滯現象。
楊金龍說,桑默斯認為,美國經濟並沒有可持續的超額需求,未來有可能再度發生長期停滯;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表示,美國發生長期停滯的機率有九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當前美國需求疲弱、經濟放緩,人口老化與移民減少,亦將抑制未來經濟成長,因此,當通膨開始回降後,美國仍將進入低成長、低通膨的長期停滯時期。
展望未來,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者是長期停滯,仍待觀察,台灣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到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往往會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應,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的衝擊。
楊金龍說,在高度不確定的年代下,央行彈性的貨幣政策機制,將可協助台灣達成物價穩定、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的法定目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