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可控?央行總裁楊金龍:若新台幣平均貶6% CPI最多增0.3個百分點

全球高通膨籠罩,在新台幣貶值下,又加深輸入型通膨壓力,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29)日赴中央研究院專題演講表示,今年新台幣貶值,雖會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但影響國內通膨尚屬可控,央行估算,若今年新台幣平均貶值6%,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影響為0.15至0.3個百分點。
楊金龍今出席「中研院經濟所60周年所慶」並受邀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楊金龍指出,1960年代中迄今,全球通膨狀況經歷4個時期,第一是兩次石油危機,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大通膨時期(Great Inflation);第二是全球化下,1980年代至2007年的通膨大溫和時期(Great Moderation);第三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2020年的低成長、低通膨之長期停滯時期(Secular Stagnation);第四是去年至今,美中衝突、疫情及俄烏戰爭等,導致通膨再起。
他認為,國內通膨走升,主要是受供給面因素影響,且有4大因素。第一,台灣屬小型開放經濟體,物價易受國際因素影響;第二是2021年通膨率受疫情影響,供給面及基期因素影響而走升,CPI、核心CPI年增率分別達1.96%、1.33%。
第三,今年以來,全球供應鏈瓶頸尚未完全紓解及俄烏戰爭,進口原油及糧食等價格攀升,使國內物價大漲;第四,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及商品行情上揚;而今年新台幣貶值雖亦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
楊金龍指出,今年前10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1.17%,主因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期貶值5%,致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漲幅升為17.10%;估計將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12~0.25個百分點。他進一步提到,若今年新台幣平均貶值6%,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影響為0.15至0.3個百分點,但台幣貶值造成輸入性通膨的程度尚屬可控。國內通膨尚屬可控。
他表示,央行預期明年台灣通膨率為1.88%,明年國際景氣趨緩,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2.9%,央行預計在12月理監事會將會修正最新經濟數據預測,今天下午主計總處也會有新的預測數。
楊金龍也說,今年以來通膨超乎預期,歐美通膨創新高,外界擔憂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重現,台灣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有待觀察,但台灣是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到全球經濟循環影響,央行因應上還是以貨幣政策對抗通膨為主,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經濟環境,央行會密切關注,採取適當貨幣政策降低衝擊,追求物價穩定、經濟成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