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媒體人再發聲明指遭傅崐萁性騷擾 點名郝龍斌出來說明

投資人別錯過!巴隆點名5大熱門趨勢 專家呼籲:布局宜趁早

體操/新加坡公開賽 「鞍馬王子」李智凱鞍馬摘金

低薪改善?3萬以下低薪人數大降到178.3萬人 占比20.30%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11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今年5月全時受僱員工中,平均每人每月經常性收入為41804元,年增485元、1.17%,其中因基本工資連續調升,以及企業加薪,薪資未滿3萬元人數,由去年的212.8萬人大幅下降到178.3萬人,連續九年減少,且首次降到200萬人以下,占比降到20.30%,較前一年大降3.83個百分點,降幅歷年最大。

此外,已經連續兩年減少的非典型工作者(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今年5月調查為79.8萬人,較110年微增1千人或0.06%,占全體就業人數7.02%,三年來再度回升。

主計總處每年5月隨同失業率等人力資源調查,同步進行人力運用調查,了解國人勞動力狀況。

調查顯示,111年5月就業人數1,137.1萬人,較去年減少7.4萬人或0.65%。其中全時受僱者878.2萬人,非典型工作者79.8萬人,較去微增1千人,其中部分時間工作者41.5萬人(占總就業人數3.65%),屬於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有61.3萬人(占總就業人數5.39%)。

主計總處表示,全體就業人數減少主要受15歲以上民間人口減少及疫情影響。非典工作人數雖微增一千人,與前二年趨勢相當,變化不大。

111年5月從事非典型工作最主要原因,以「職類特性」(係指該項工作多具臨時、短期等工作特質,如營建工)31.4萬人或占39.36%最多,較110年增3.79個百分點;因「求學、受訓」占15.08%,「偏好此類工作型態」占14.38%;「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者占13.22%,則較110年減少7.25個百分點。

外界最關切的全時受僱者薪資分布情形,每月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紅利等收入)低於3萬元占比從去年的24.13%,下降為20.30%,降幅3.83個百分點是歷年之最,人數也由去年的212.8萬人降到178.3萬人,一年減少34.5萬人。也就是每5名全時受僱員工中,有1人薪資低於3萬元。

3萬元以上至未滿5萬元499.4萬人、占56.87%,較110年續升2.74個百分點;中5萬元以上者計200.5萬人或占22.83%,較110年增加1.09個百分點,占比持續上升。

薪資 派遣 基本工資

延伸閱讀

製造業無薪假人數緩升 本期新增479人

路透:鴻海為鄭州廠招募人力「技術失誤」道歉

基本工資補貼 申請門檻降

美初領失業金人數 比預期增加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