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0056改季配息更該進場?搭00713、00878、00919打造月月領息組合

9年來始終如一?網起底「林飛帆力挺襲胸案」辯:人非完人

「苗博雅0票」北市民進黨部喊話中央:盼大安區立委徵召自家人

製造業無薪假人數緩升 本期新增479人

勞動部今天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數據,本期實施人數1萬7646人、2658家事業單位,較前期增加796人、96家。其中,以製造業新增479人最多。示意圖。路透
勞動部今天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數據,本期實施人數1萬7646人、2658家事業單位,較前期增加796人、96家。其中,以製造業新增479人最多。示意圖。路透

勞動部今天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數據,本期實施人數1萬7646人、2658家事業單位,較前一期增加796人、96家。其中,以製造業新增479人最多。勞動部官員指出,主要是有一家資訊電子工業受到訂單減少影響,新通報實施逾300人。

據勞動部統計,本期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事業單位計2658家,實施人數1萬7646人,較上期增加91家、796人。其中,人數部分,支援服務業7526人、製造業5206人,批發零售業1574人,分占實施人數前三名行業,家數則是支援服務業1430家、批發零售345家、製造業269家。

勞動部條平司副司長王金蓉表示,本期增加較多的是製造業,有23家、479人,其中有一家以光電製造為主的資訊電子工業因訂單減少,新增通報實施310多人,預計實施到年底。先前人數也增加的金屬機電工業,這期人數則減少27人,王金蓉說,據了解有一家廠商停止實施,另一家則仍在評估當中。

王金蓉說,即便是製造業,各細類廠商狀況都不大一樣,這幾期雖然製造業整體有緩增趨勢,但看起來仍是個別事業單位經營狀況,難以論斷哪一個製造業細類長期增加人數、家數,每期都有進有出。勞動部也都會提供相關資料給經濟部進一步了解、給予事業單位協助。

有別於製造業緩增,王金蓉說,雖然支援服務業本期增加83人、住宿及餐飲業增加46人、批發及零售業增加112人,但都是接續實施,通報的也都是小店家為主,相對平穩,預期接下來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至於運輸倉儲業,本期人數減少26人。王金蓉說,有一家國籍航空這次減少實施30多人,主要是航空公司看好邊際鬆綁,民眾紛紛計畫在今年底、明年初出國旅遊,因此預先減少實施人數,目前看來運輸倉儲業正逐漸好轉。

製造業 勞動部

延伸閱讀

基本工資補貼 申請門檻降

美初領失業金人數 比預期增加

失業及房租昂貴 香港遊民人數10年增近千人…港府花費上億元支助

基本工資補貼砸13.4億 遭疑選前撒幣?勞長:穩定勞工就業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