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被控性騷 顏志發最新聲明:撤告並請辭總統府資政

超狂土豪整層42套房全部打通 樓上300戶居民嚇到腳軟

還有多少鹹豬手沒被#Metoo點名? 她爆媒體大佬左右開弓

10月失業率3.64% 連續兩個月下降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0月失業率3.64%,較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為近半年新低。圖為台北市內科一帶午後街頭人潮。圖/中央社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0月失業率3.64%,較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為近半年新低。圖為台北市內科一帶午後街頭人潮。圖/中央社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0月失業率3.64%,較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為近半年新低。主計總處官員表示,10月失業率下降,主因是初次尋職及工作場所因業務緊縮或歇業失業人數都減少,已是連續四個月減少,且失業率已連續兩個月下降,代表失業情勢穩定;若經濟情勢穩定,11、12月失業率都會持續下降。

10月失業人數43.1萬人,較上月減少2千人、0.51%,主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減少3千人;與上年同月比較,失業人數減少2.5 人、5.46%。

10月失業率3.64%,較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3.64%,與上月持平。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以往九月開始因畢業生陸續找到工作,失業率會開始下降,目前9月、10月已連續兩個月下降;10月失業人數減少及下降是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及歇業人數減少3千人,也是從7月開始連續四個月減少,代表失業情勢穩定。

10月就業人數1,141萬人,較上月增加1.3萬人、 0.12%。若與上年同月相較,10月就業人數年減3.5萬人或0.31%。其中服務業部門及工業部門分別增加1.6萬及2千人。與上年同月比較,減少3.5萬,1-10月就業人數平均1,141.4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2.7萬人或0.24%。

10月因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小時之工作及季節關係),導致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為22.2萬人,較9月增加9千人,較上年同月減少7.1萬人。陳惠欣表示,以往若沒有疫情,周工時未達35小時人數約18-22萬人,本月22.2萬是沒有疫情前的水準,本月是受到某些業別季節影響,且與今年3、4月,即5月爆發疫情前水準相當。

按年齡層觀察,15-19歲者失業率9.06%,20-24歲者12.27%,多為初次尋職,且處職場調適階段,致失業率較高;25-29歲者失業率6.14%,30-34歲者降至3.76%。

陳惠欣指出,根據最近五年經驗,若經濟情勢穩定,11、12月失業率會繼續降0.09-0.19個百分點。

失業率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