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每公噸300元 研究:經濟衝擊不大

台灣預計二○二四年起徵收碳費。據了解,環保署今年首度委外研究,針對每公噸排碳課徵台幣一百元及三百元兩大方案進行影響分析,但報告認為,兩者對總體經濟衝擊皆不顯著,其中若收三百元,約減損六百億元,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美金(約台幣三百餘元)。
碳費費率是否呼之欲出?環保署對此仍未鬆口,僅表示各種費率方案都有可能,也會參考研究結果,最重要是未來優惠費率能對企業構成減碳誘因,希望今年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通過,明年就能啟動碳費費率的具體討論。
國內碳費相關討論已逾兩年,但費率要訂多少始終未定案。環保署最初曾討論以每公噸排碳一百元起徵,但遭外界批評過低。環保署後來首度委託專業研究機構分析碳費對國內的衝擊,研究以二○一九年資料計算,徵收對象設定為每年排碳二點五萬公噸以上的「大戶」,約二八八家、一萬四九七九公噸,前十五大排放源就占整體碳排九成八。
有五大脆弱產業
根據報告,以「產業衝擊」而言,業者雖會轉嫁碳費所增加的成本,但每個產業條件不同,若課徵一百元碳費,將有四大脆弱產業,包括生鐵及粗鋼、水泥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紙漿及紙板製造業;若課徵三百元,基本化學材料業也會變成脆弱產業。
再以「總體經濟」分析,當碳費為一百元,每年將課徵一四九點八億元,這是對總體經濟的「直接衝擊」,另生產鏈上下游成本也有五十點九億元的「間接衝擊」,總計二百點七億元,約占台灣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一一;另若生產成本上升完全轉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會上升百分之零點二一。
CPI上升有限
若課徵三百元,GDP減損上升到六○三點五億元,但也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CPI則增加到百分之零點六二。
報告指出,徵收一百元或三百元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皆不顯著,且經長期調整後,GDP、CPI衝擊都可降低三成及五成,顯示台灣整體經濟對碳費的調適能力。該份報告最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美金並逐年調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