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屏東惡火4人回不了家 消防大隊長3度哽咽:相信小隊長專業

才喊「撤退」就爆炸!屏東工廠大火釀死傷 時間軸還原驚險救災過程

評/壞蛋的吹哨者遭死亡威脅 黑道治國不演了

政府淨零轉型 綠色預算大增

推動淨零碳排為全球趨勢,主計總處表示,正常情況下,綠色預算將一年比一年高。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推動淨零碳排為全球趨勢,主計總處表示,正常情況下,綠色預算將一年比一年高。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推動淨零碳排為全球趨勢,為與國際接軌,行政院主計總處擬參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建議與經驗,編製及管理「綠色預算」。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副處長劉嘉偉表示,正常情況下,綠色預算將一年比一年高。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國發會今年底就會公布「十二項關鍵戰略」細部作法,並規劃至2030年,包括相關預算、投入經費、策略目標都將擬訂出來,甚至包括階段性KPI及管考措施,屆時都會一併公布。

今年我國首次獲邀出席第44屆 OECD資深預算官員委員會會議,會議聚焦綠色預算編製與管理。劉嘉偉表示,各會員國相繼表達對綠色預算的支持,其中法國做法令人印象深刻,法國已在2020年發布第一份綠色預算,作為2021年財政法案附件,該預算評估所有預算支出和稅收措施的綠色影響,包括對環境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主計總處表示,台灣天然資源有限,能源仰賴進口,人口密集,環境負荷沈重,對永續環境的追求,比其他國家更殷切,今年政府預計投入逾180億元用於減少碳排放。另由於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軌跡與行動路徑。未來也將透過綠色預算實現因應氣候與環境變遷承諾,達成「2050淨零轉型」。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劉嘉偉指出,明年度總預算淨零轉型相關經費編列445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四期特別預算編列48億元、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189億元,合計682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96億元,約增76.8%。

主計總處同時亦已就國發會將於今年底公布的「十二項關鍵戰略」進行各項預算編列,其中電力系統與儲能272億元居首,其次為節能87億元、前瞻能源75億元、風電/光電73億元。

只是,依日前甫公布「2022永續貿易指數(Sustainable Trade Index)」報告顯示,台灣在30個受調查國家中排名第十,該項調查自2016年來每隔兩年調查一次,歷來四次排名中,2022年是最差的一次,較前次2020年的第五名直接退步五名。

就E、S、G各項調查來看,台灣愈來愈糟的項目是E的環境資本,包括空氣和水汙染指標、碳排放量和出口中自然資源占比。2022年該項排名第27名,細項之有關砍伐森林子項目還在30個國家中倒數第二名。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強調,現在ESG是全世界各國很重要的政策,各個金融機構,甚至國際重要基金管理,在討論資產管理時沒有不提到ESG的。 有鑑於ESG的重要發展趨勢,台經院在9月成立「ESG永續發展中心」,除提供最新、最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ESG內容,也協助企業如何盤查、如何調適營運,以更符合國際ESG的發展範疇。

ESG 國發會

延伸閱讀

泰鼎與國內銀行團簽署五年期聯貸 首度導入ESG永續指標連結

龔明鑫:明年經濟留意三大挑戰

響應淨零碳排 中華電開班培訓企業永續管理師

2022幸福企業 320家接受表揚

相關新聞

中秋沒禮金…取消三節獎金公司違法嗎? 這前提下:資方不得片面停止發放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對於今年的三節禮金,你預期能拿到多少獎金呢?由於近幾年受到疫情與景氣影響,不少雇主對人事成本的支出都轉趨保守,甚至一向被視為「年終獎金的領先指標」之一的中秋禮金,今年發放的金額可能也會大幅減少。不過,若因今年公司獲利不佳,雇主就取消發放三節禮金是否違法呢?《勞基法》真的有規定一定要發三節禮金嗎?

2024基本工資調漲…時薪183元、月薪27,470元!勞工和雇主將有何影響?

基本工資定義是什麼?2024年基本工資調升,對勞工、雇主有哪些影響?

蔡英文政見拖7年 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列為最低工資應參採指標,並組成「最低工資審議會」...

外銷訂單連12黑 今年不妙…全年已確定衰退

經濟部昨(20)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因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續存,終端需求疲軟,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8月外銷訂單金額...

電價凍漲 台電累積虧損估近4千億

經濟部昨天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會中決議電價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每度三.一一五四元,不過,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

勞保就算繳了一輩子!「 這三種人」退休也領不到老年給付

繳了一輩子的勞保,退休時還領不到老年給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