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禁天然砂輸台 砂石業認衝擊不大、營建商憂蝴蝶效應

中國大陸今天宣布暫停天然砂出口台灣。花蓮砂石公會表示,對岸天然砂早就禁止輸台,若指的是機製砂,目前每個月進口量才40萬噸,可靠增加河川疏濬量補足,衝擊不大;營建業者則擔心牽一髮動全身,密切關注後續效應。
花東地區砂石和陸砂一樣,都運到基隆港、台北港,供應周邊營建市場所需。根據經濟部礦務局去年7月發布的109年度砂土石產銷調查報告,花蓮、台東砂石年產量約500萬公噸,有超過半數北運,到基隆港、台北港。
花蓮縣砂石公會理事長王嘉揚說,對岸天然砂本來就禁止出口,只有機械製砂可以出口,上午聽到的消息,陸方指的是天然砂,並未提到機製砂這一塊,不過還是要持續關注後續狀況。
對東砂北運相當有研究的前理事長周明松說,以往陸砂低價競爭,輸台量大,最多每個月達1、200萬噸,致使花蓮砂石北運量大減,一個月曾低到北運量只剩8萬噸,業者只能做一天算一天。後來政府認為砂石是戰略物資,預作規畫,以定價方式,讓台砂和陸砂維持一樣價格,保留競爭力,因此大陸輸台機製砂逐年遞減,目前每個月只剩40萬噸,花蓮北運量則提升到每個月約22萬噸左右。
周明松表示,對岸原本砂石就不夠,還要到金門、澎湖海域「偷海砂」,若陸砂不來台,對台灣反而是好事,每月40萬噸的缺口並不多,靠台東以北、花蓮以南河川疏濬數量分攤,不會造成什麼衝擊,業者也更有意願疏濬。
至於是否可能墊高營建原物料成本。進一步推升房價?周明松表示,砂石占營建原物料比重不高,一立方公尺混凝土才含約1.6公噸砂石,若砂石每噸多個幾十元運費,影響也不大。
不過營建業者就沒那麼樂觀。花蓮縣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夏貴勇說,花蓮本身產砂,對陸砂需求量不大,陸砂斷鍊可能對西部、北部影響較大,但站在需求端的營建業者仍會擔心,畢竟這幾年原物料都在漲,若砂石價格也調高,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再次墊高成本,還是要觀察後續走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