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加上疫情 中研院2022年經濟預測下修至3.52%

中研院今(18)日公布2022年最新經濟預測總展望,雖然民間投資及外銷訂單持續撐住經濟表現,但因為俄烏戰爭、美國通膨失控,導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通膨,再加上國內疫情紛擾等雙重影響,經濟預測從去年底的3.85%下修至3.52%。
回顧今年上半年,由於美國經濟過熱、俄烏戰爭開打及中國大陸封控清零等原因,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經濟成長不確定性大增。即使大環境不佳,台灣今年第1季民間投資達6.64%,上半年出口率也近二成;但今年卻第1季經濟成長率來到3.14%,呈現趨緩,主因在於民間消費呈現疲軟。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周雨田指出,上半年因為疫情爆發,雖然沒有如去年三級警戒一樣的嚴格管制,但民眾仍自主性減少外出。另外,因全球因戰爭、天候等供給面問題推升國內輸入性通膨,國內生產者除了面臨原物料上漲、電價調升等成本攀升,提升終端商品價格,今年上半年CPI年增3.13%、躉售物價指數(WPI)亦攀升達14.48%,進一步影響到民間消費,導致民間消費從去年底預測的5.27%下修至2.93%。
另外,周雨田也認為,台灣房價屢創新高,將會透過房租及住房成本延遲反映在CPI上,進一步推升國內物價。因此在房價飆升、美國通膨失控、台幣持續貶值、俄烏戰爭推升國際原物料等因素下,他認為今年全年CPI低於3%機率不高。
而因民間消費大幅衰退,中研院全年預測從去年底的3.85%下修至3.52%,仍屬於溫和成長。展望下半年,美國系統性通膨風險難解、俄烏戰爭延續將導致供應鏈瓶頸仍在;美國加速升息將會造成金融市場震盪。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台灣也將會受到牽動放緩景氣復甦,全年實質GDP成長率的50%信賴區間為2.44%及4.74%
對於電價調漲如何影響到國內物價,周雨田說,上半年影響主要反映在居住成本,因去年紓困未實施夏月電價,今年實施後與去年電價相差約兩成,屬於短期現象;台電7月調漲工業用戶電價長期則有機會影響到終端產品價格。
對於房價如何影響到CPI,周雨田進一步解釋,房價屬於一次性買賣,而與房價牽動的房租屬於連續性支出,將會延遲性推升物價。
對於下半年新台幣走勢,今年初以來因為美元大幅升息,新台幣貶值7%,但預估央行未來後續不會跟美國一樣急進升息,所以利差會持續擴大,也衍生台幣貶值壓力,認為台灣未來貨幣政策仍要審慎考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