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浮現!5月失業率3.68% 創七個月新高

疫情對就業市場衝擊逐漸浮現。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失業率3.68%,創近七個月以來新高。其中尤以因為業務不振等因素導致無法找到35小時以上工作人數29.6萬人,一舉暴增6.2萬人,創去年8月以來最多人數,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的確是疫情造成原本全時勞工因減班休息(無薪假)而致工時縮短。預估六月因為疫情加上畢業季,失業率還會續升。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失業率3.6%,較上月增加0.06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3.73%,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官員表示,非疫情年期間,五月失業率一般與四月持平或微降,但前年、去年及今年,五月失業率都較四月微升,應該都是疫情衝擊。
5月就業人數1137.1萬人,較上月大減4.4萬人、0.39%。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就業人數減4.4萬人,除了勞動人口減少及出境超過二年戶籍遷出外,服務業部門減少4.1萬人、工業部門減少3千人,也可看出與內需相關的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及其他服務業等產業別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5月失業人數43.4萬人,較上月增加5千人,也與本土疫情升溫有關,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8千人。陳惠欣表示,五月調查的資料標準是5月15日至5月21日,當時國內疫情確診人數每日為六到九萬人,疫情進入高原期,的確影響失業人數及就業表現。
此外,即使仍有工作,因為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小時的工作、季節關係)而致周工時低於35小時人數達29.6萬人,是去年8月以來最多,較上月暴增6.2萬人。
陳惠欣表示,去年8月工時低於35小時者有48.8萬人,去年9月為29.5萬人,後來逐月降低,因此5月增加為29.6萬人,的確是近期較高水準,主要確實有疫情影響,有可能是原本是全時工作者,但因減班休息而工作時數縮短,或是部分工時工作機會減少。
按年齡層觀察,15-19歲失業率8.14%、20-24歲失業率12.16%,多為初次尋職,且處職場調適階段,致失業率較高;25-29歲失業率6.07%、30-34歲降到3.78%。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