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無薪假燒進中科!二家工具機業通報212人放無薪假

疫情衝擊浮現!5月失業率3.68% 創七個月新高

5月失業率3.68%,創近七個月以來新高。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5月失業率3.68%,創近七個月以來新高。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疫情對就業市場衝擊逐漸浮現。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失業率3.68%,創近七個月以來新高。其中尤以因為業務不振等因素導致無法找到35小時以上工作人數29.6萬人,一舉暴增6.2萬人,創去年8月以來最多人數,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的確是疫情造成原本全時勞工因減班休息(無薪假)而致工時縮短。預估六月因為疫情加上畢業季,失業率還會續升。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失業率3.6%,較上月增加0.06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3.73%,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官員表示,非疫情年期間,五月失業率一般與四月持平或微降,但前年、去年及今年,五月失業率都較四月微升,應該都是疫情衝擊。

5月就業人數1137.1萬人,較上月大減4.4萬人、0.39%。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就業人數減4.4萬人,除了勞動人口減少及出境超過二年戶籍遷出外,服務業部門減少4.1萬人、工業部門減少3千人,也可看出與內需相關的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及其他服務業等產業別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5月失業人數43.4萬人,較上月增加5千人,也與本土疫情升溫有關,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8千人。陳惠欣表示,五月調查的資料標準是5月15日至5月21日,當時國內疫情確診人數每日為六到九萬人,疫情進入高原期,的確影響失業人數及就業表現。

此外,即使仍有工作,因為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小時的工作、季節關係)而致周工時低於35小時人數達29.6萬人,是去年8月以來最多,較上月暴增6.2萬人。

陳惠欣表示,去年8月工時低於35小時者有48.8萬人,去年9月為29.5萬人,後來逐月降低,因此5月增加為29.6萬人,的確是近期較高水準,主要確實有疫情影響,有可能是原本是全時工作者,但因減班休息而工作時數縮短,或是部分工時工作機會減少。

按年齡層觀察,15-19歲失業率8.14%、20-24歲失業率12.16%,多為初次尋職,且處職場調適階段,致失業率較高;25-29歲失業率6.07%、30-34歲降到3.78%。

失業率 疫情

延伸閱讀

鮑爾:有必要持續升息 馴伏火熱的通膨

主計總處:我國整體CPI 較美國、新加坡溫和

香港失業率由5.4%跌至5.1% 連升3個月後首回落

疫情動態清零,就業也被清零?失業危機席捲全中國

相關新聞

家樂福交易案要成了?統一、統一超23:40說明重大交易案

家樂福交易案要成了?統一、統一超公告,將於晚間11點40分說明董事會決議重大交易案,由於若有重大交易案,一般慣例會在盤前...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