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我國整體CPI 較美國、新加坡溫和

受國際農糧價格及油價高漲影響,各國CPI食物類與油料費漲幅顯著,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表示,今年1至5月平均我國整體CPI,較上年同期漲3.04%,相對美國(8.2%)、歐元區(6.8%)、泰國(5.2%)、新加坡(1至4月平均4.8%)、南韓(4.3%)溫和。
CPI是觀察一籃子消費性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變化,其漲跌幅表達各期物價跟過去時點的相對變動。主計總處指出,我國1至5月整體CPI相對溫和,主因政府密切關注並積極穩定國內物價,實施民生用電、燃氣價格凍漲及汽柴油價緩漲機制,與調降大宗物資稅率所致。
主計總處指出,受國際農糧價格及油價高漲影響,各國CPI食物類與油料費漲幅顯著,就民眾每天花費較多的食物類價格方面,我國漲5.8%(1至5月平均)、美國8.6%、歐元區6.1%(不含外食,外食費漲4.2%)、南韓4.6%(不含外食,外食費漲6.4%)、泰國4.5%、香港3.8%(1-4月平均)、新加坡3.1%,在亞洲國家中,我國漲幅相對較高。
但在非食物方面,包括油料費、電費等,我國漲幅相對較低,如就油料費漲幅觀察,各國均達2位數,我國漲16.1%(1至5月平均),較美國44.2%、泰國30.4%、歐元區30.0%、南韓26.6%、新加坡24.9%(1至4月平均)、日本19.7%為低,因此我國整體CPI漲幅較其他國家溫和。
主計總處提到,有媒體報導我國食物類物價漲幅高,貴到吃不下,但CPI漲幅高,不代表物價水準高。若要比較各國在相同時點的物價水準及貨幣購買力,通常參考世界銀行依完整周延的調查及統計方法所公布的購買力平價(PPP)統計。
世銀最新公布資料以2017年為基準,由176個參與國家經濟體,就1000餘項兼具可比較性與代表性的商品及服務,於各國境內查價後編算而得。若以全球平均物價水平為100,我國約為77.5,排名第73位,低於美國(150.0)、日本(140.9)、南韓(115.6)、新加坡(96.2),高於泰國(56.8)。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