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否發展純氫能發電 台電這樣說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6)日針對台電111年度經營狀況及預算報告進行質詢。國民黨立委謝衣鳳質詢詢問台電有關於國內氫能發電發展。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國內目前都有針對燃煤混氨燃燒、燃氣混氫燃燒的實驗計畫,但因為國際仍在研究、發展,純氫能發電可能要等到2040年後才能快速發展。
謝衣鳳表示,COP26結論要求,2030年要求先進經濟體淘汰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2040年全面淘汰燃煤跟燃油電廠,詢問相關規劃。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國內碳捕捉已進行三至四年的實驗性計畫,目前都有相關技術,但對於抓下來的碳要如何利用,這些都還要搭配研究。
謝衣鳳說,若按照目前進度,是否沒有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燃油電廠都需面臨淘汰?楊偉甫回應,各國對於COP26的目標都認為難以達成,台灣目前是朝向過渡方案,包括燃煤混氨燃燒、燃氣混氫燃燒,目前都進行實驗計畫,前者技術成熟,後者則還在國際合作。
謝衣鳳追問,台灣對於純氫能發電廠發展。楊偉甫說,目前發展重心是澳洲、日本跟加拿大,但相關技術還沒出來。另外,儲氫技術尚未有突破,運輸上比天然氣還要困難,對於沒有能力產氫的台灣將會是關鍵。
楊偉甫補充,純氫發電都必須跟著技術發展走,氫能發展至少要等到2040年到2050年才會快速發展,台灣也會隨時關注國際科技發展,再進一步努力。
台灣四面環海,部分如氫能發電及潮汐發電「基載綠能」技術在發展上就需要使用到大量海水。經濟部能源局表示,氫氣燃燒只會產生水,然而國際上氫氣發電還屬於開發階段,主要是以氫氣與天然氣混和燃燒,藉此降低燃氣所產生的排放物。
雖然目前科技技術尚無可商轉的氫能發電機,但預估五到十年內就可能出現替代火力發電,台灣刻正也與英國、澳洲等國合作。
能源局進一步表示,氫氣依照製造方式又可分為「藍氫」及「綠氫」,前者是由化石燃料製造,但搭配碳封存避免排放物,在本身具有天然氣的國家較普及;後者則是由再生能源製造。
談到台灣氫能發展路徑,能源局表示,台灣初期若要發展氫能發電,就必須從國外進口藍氫及綠氫。台灣目前正在發展離岸風場,未來就可以用風場剩餘電力發解海水製造氫氣,不僅可以發展氫能發電,更可以當作風電儲能的「氫能電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