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以經濟為名 台美夥伴對話飄濃濃政治味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昨天線上登場,雖不談萊豬,但脫離不了萊豬因素。
美國前總統川普任期尾聲首次召開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可說是蔡英文總統當年宣布開放含萊劑美豬及30個月齡以上美牛的「成果」;美方原希望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表善意,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未同意,國務院決定另啟台美經濟對話。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台美恢復已停擺5年的TIFA會談。台灣官方過去普遍不願承認開放美豬牛為台美經貿談判的前提,更別說以美豬牛換得台美經濟對話與TIFA復談,但反萊豬公投在即,反而變得坦誠。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在記者會說,EPPD坦白講是去年蔡總統在開放萊豬後,我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加強,「你看,開放了以後我們去年11月就召開第一屆EPPD,也因為這樣,今年有第二屆EPPD會議。」
外交部長吳釗燮近日在立院被問及,萊豬開放1年,台灣有何貿易利益?吳表示,台美TIFA已恢復。立委詢問,是否代表反萊豬公投若過關,台美TIFA將中斷?吳說,「這是一個可能性」。
雖說蔡政府任內台美關係極佳,但之前憂心美國新政府不延續EPPD,現在則得擔心反萊豬公投結果影響各項台美經貿對話。
拜登政府官員首次與我召開EPPD,四大議題中,供應鏈、5G及電信安全、科學與技術去年皆有討論;但今年談的是「供應鏈韌性」,解決關鍵供應鏈瓶頸,並確保長期的關鍵供應鏈韌性,不僅促進經濟復甦、繁榮,還有安全,雙方也希望就提高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性及韌性進一步合作。
今年另有新議題「經濟脅迫」,王美花說會中提到立陶宛的情形,美方也表達支持立陶宛的決定。而立陶宛正因與台灣增進關係,遭北京經濟制裁、外交降級。
雖然台美也談離岸風電、電動車等多項議題,但無論是美方極為關切的半導體供應鏈,遭北京打壓的立陶宛,或王美花有意無意提到的開放萊豬,都讓這場以經濟為名的對話,散發濃濃政治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