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信心恢復 96%企業CEO看好台灣景氣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6)日發表《2021台灣CEO前瞻大調查》,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我國企業領袖們對未來景氣頗為看好,高達96%台灣CEO受訪者,對於未來三年「國家景氣發展」具有信心;相較之下,若是統計全球CEO對景氣的看法,看好比率則僅約82%。
根據調查結果,96%台灣CEO對於未來三年「國家景氣發展」具有信心;對於自身所屬產業的前景,也同樣有高達96%台灣CEO認為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看好,二項指標的信心皆高於全球或亞太區的統計。
安侯建業執行長曾國禓指出,這顯示經歷一年半的疫情影響後,CEO們在面對疫情的起伏,已更能泰然視之,高階管理者們已開始調適其策略與營運方向,順勢因應疫情而衍生出的新需求,進而開發新商機;面對疫情的轉機,有八成台灣CEO期望,將透過非本業成長,達到企業營收增長目標。
然而在風險方面,報告指出,今年「供應鏈風險」躍上全台CEO們最重視的風險議題,資安風險則排名第二,擠下去年名列前茅的美中貿易戰、新興科技等風險議題。
安侯建業主席于紀隆表示,「短鏈化」趨勢從美中貿易戰就漸漸浮現,在疫情爆發後,各國產業更面臨斷料、停工丶國際運輸阻塞、邊境封鎖等影響,全球供應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資安風險則在過去五年間,一直都在前五大風險排行內,經歷疫情爆發後的影響,許多日常工作與活動皆轉至線上進行,資安更成為許多企業的隱憂。
曾國禓表示,高達84%台灣CEO表示,面對疫後供應鏈的變動與重組,承受了極大壓力,為緩解供應鏈瞬息萬變的局勢,40%台灣CEO計畫能透過增加新的供貨來源地域使企業的供應鏈更具彈性,從而使供貨來源多元化,以避免因缺料或貨運問題導致斷鏈。
安侯建業全球資產配置戰略諮詢中心主持人陳彩凰則表示,全球供應鏈重組將以短鏈及區域化、在地化的形式存在,然而台商仍應考慮生產成本、內需市場及產業聚落做為企業整體移轉考量。
安侯建業表示,此項調查訪問了台灣具影響力的50位企業CEO,提供未來三年企業與經濟成長前景的深入報告,所有受訪者皆於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的公司任職,調查時間為今2021年7月至8月之間,受訪者來自資產管理、汽車、銀行、消費與零售、能源、基礎建設、保險、生命科學、製造、科技、通訊與電信等多個產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