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聞眼/三航廈千億案犯低級錯 評選螺絲鬆?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案一波多折,原本今年可望定案往前走,未料竟出現評審委員「球員兼裁判」的重大失誤,導致全案廢標。
儘管北市捷運局前局長常岐德一再宣稱,去年七月桃機三航招標案的會議,自己只是「評審」招標文件,與「評選」廠商會議不同,不過其實只要攤開評選委員簽署的切結文件、常岐德宣稱的請辭證明等,真相就會大白。
從桃機的說法,以及政府電子採購網的公告顯示,常岐德早已是十一名評委之一,且桃機稱會先逐一確認評委的意願之後才聘雇,並須簽署切結文件,何以雙方各執一詞?
尤其從現行的採購法規來看,就算常岐德已請辭評委,但他先擔任評選委員,後來出任榮工公司的顧問,仍違反採購法,以他如此老練的公務員資歷,還說出「我這麼懂採購法,怎麼可能違法?」的話,可見他腦海裡的採購法恐怕還未更新。
常岐德踩到紅線,不論是否故意或粗心大意,只能說是個人因素,外界更重視的是整個評選機制是否嚴密。
第三航廈是國家門面的近千億招標大案,其進展全國矚目,分量何等重大,中央也在採購法中明確設下篩檢規範,卻等到臨門一腳才發現球員兼裁判的低級錯誤,不免令人好奇,從交通部到桃機公司,到底是哪個環節的螺絲鬆了?
如今廢標事實已定,除了重起爐灶別無他途,過程中恐要面對國內外廠商再次角力、疫情下工班難尋、鋼價大漲等追加預算的潛在壓力,造成航廈完工時程、預算等變數,讓政府損了面子,也傷了裡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