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期限將至 3倍券只帶來替代性消費

振興三倍券使用期限到今天為止。經濟部統計,自七月十五日上路後到昨天為止,超過二三三一萬人領取三倍券,領取比率約為百分之九十八。約四十萬具領取資格的民眾尚未領取,店家已兌領金額超過六○八點三億元。另外,數位藝Fun券使用率逾九成,客庄券使用率逾八成。
不過,原本數位綁定的設計,是希望提供民眾更便利的選擇,但只有百分之八的民眾選擇綁定數位三倍券,效果不如預期,原本計畫藉此提升國內非現金支付的目的宣告失敗。
經濟部統計,七至十一月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都呈現顯著成長,可見確實有效刺激內需市場。
但業者觀察三倍券流向,仍以民生產業為大宗,一如當初預估只帶來「替代性消費」,超市、量販通路對三倍券最有感,民眾大多購買米、油、衛生紙等。有夜市攤販認為毫無幫助,受益都是百貨商場。
經濟部中企處副處長蘇文玲表示,數位三倍券有一六二萬人已經全額使用完畢、拿到回饋金,累計消費額為九十四億元,平均每人消費五七九一元,超過三倍券的三千元,代表確實出現乘數效應。初步推估已帶動超過一千億元消費。
不過,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政府結算時,把所有透過消費使用的三倍券數字都作為「成績」,但這不完全是「新增消費」。學者會另外進行調查,了解「替代性消費」與「新增消費」的比重,估算三倍券的真正效益。
若細分數位券綁定,百分之六十九選擇信用卡綁定,顯示國人仍習慣使用信用卡,而不是行動支付。七月初,政府宣布三倍券可採信用卡、電子票證、電子支付三種數位綁定,銀行業者爭搶三倍券商機,但不少消費者反映辦卡困難,部分銀行「限制多」也成為民眾卻步因素。另外,三倍券消費排除電商,也讓數位券的誘因減半。
金管會二○一五年訂下五年內非現金支付比率達百分之五十二目標,今年確定無法達標。三倍券紙本完勝數位,更讓主管機關發現警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