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供電更穩 超一路「345kV板橋~龍潭線」歷經18年終於竣工送電

台電今(2)日表示,歷經18年在地溝通及興建,終於完成第一超高壓輸電線路(超一路)「板橋~龍潭線」更新擴建工程,並於11月29日竣工送電。
台電指出,升級版的「板橋~龍潭線2.0」不僅輸電容量增加,鐵塔結構更進一步強化,可大幅提升北部地區供電品質及穩定度。
台電指出,台灣西部有三條345kV南北超高壓輸電線路,就好比國道南北高速公路,是維繫電力系統融通的重要幹線。其中舊超一路「板橋~龍潭線」於民國63年竣工,幾乎與當年十大建設的國道1號同時,其重要性也不惶多讓,數十年來為台灣的民生及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電力。但,隨著經濟成長,舊線路的輸電容量無法滿足用電需求,台電遂自92年起規劃更新線路,決定在既有線路兩側新建線路以取代舊幹線。
台電進一步指出,由於新舊線路有19處交叉跨越,施工時深具挑戰性,必須先拆除舊線再架設新線。此外,為降低對供電的影響,台電只能利用冬季用電負載較低及天候許可時停電施工,因此通常一年僅2至3個月的施工期間,十分緊湊。
台電表示,新建的「345kV板橋~龍潭線」採全線架空施設,線路由板橋超高壓變電所引出,途經新北市土城區、三峽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區、新竹縣關西等地區,最後引接至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全線長達40公里,共施設105座鐵塔,完工送電後可增加1972MVA(百萬伏安)的供電能力,為北部地區提供更可靠的電力,健全超一路幹線系統穩定性。
而與舊線路相比,台電表示,新線路在施設鐵塔時採鋼筋混凝土基礎,比以前的土壤基礎更堅固,抗風耐震能力再提升。以風速為例,舊鐵塔可承受每秒40公尺的平均風速,新鐵塔則可承受每秒61.9公尺的陣風,也就是能抵擋17級的強風侵襲,因此提供更可靠的供電品質。
此外,新線路還有另一個工程亮點,就是經過石門水庫時,輸電線路必須跨越相當長的距離,才能克服層層山巒及水域的地形限制。其中,最長的一段架空線路跨距達960公尺,是一般架空線路3、400公尺間距的兩倍以上,還同時出動二部無人機執行架線前置作業,為國內輸電線路工程的壯舉。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