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創新條例 鎖定半導體、AI、循環經濟等產業
行政院會今(26)日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創新條例),將設置審議會,未來將定義哪些產業為「國家重點領域 」,初步鎖定半導體、AI、循環經濟、智慧機械、新農業、金融等產業,要結合企業、大學能量,擴增國家重點領域的博士級人才。
行政院今日通過教育部擬具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實驗條例」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將送請立法院審議,並期盼能在年底前三讀通過,以期趕得及在明年生效。
教育部指出,此條例提出,是要帶動大學治理模式創新,讓大學研發成果帶領產業技術領先,並引導企業研發資源結合大學研發能量,使大學培育的高階科學技術人才能引領研究創新、帶動國家重點領域產業發展。
教育部表示,創新條例主要是由研究頂尖的國立大學,與研發領先的企業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研究學院),藉由放寬組織、人事、財務、設備資產、人才培育及採購事項,讓產業能有效、有序地參與產學研發。
教育部解釋,國立大學可以透過研究學院以八年至12年為期來推動創新,擴大延攬人才,創新條例除建立可控可防的環境,避免排擠國立大學既有資源外,研究學院的運作資金也是以合作企業資金為主,且其研發成果收入之一定比率將會提供國立大學用於改善師資、充實設備及其他校務發展。
教育部強調,為確保研究學院運作的公益性及教育性,研究學院的產官學監督及參與機制也經過周密設計,包括其監督會及管理會都有政府代表、產業代表及教師代表參與,並透過跨部會組成的審議會共同監督及管理。
對於未來規劃,教育部表示,將視創新模式辦理績效,穩健逐年擴大國家重點領域及參與學校,並藉由創新模式的經驗,穩健推動大學法規鬆綁,讓高教發展有更多創新可能。
據了解,在教育部擬具草案過程中,各產業界均對高階科技人才的培育表達需求,除了需才孔急的半導體產業外,未來也會朝AI、循環經濟、智慧機械、新農業、金融等研議,以滿足個產業需求。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