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刻!中油證實在查德挖到油田 12月初95萬桶運回台

中油今(12)日證實,歷經將近15年努力,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後,中油首次以國際礦區經營者角色開發生產的「第一船原油」,預計12月初運回台灣,約95萬桶,寫下台灣石油歷史里程碑。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指出,由於查德是內陸國家、基礎建設較為落後,自1996年探油成功後,中油陸續派駐共約160名中油員工,進行基礎建設準備,例如管線架設等,終於在今年結束以前出現好消息,將第一桶「台灣中油參與經營的油田」產出原油運回台灣。
中油表示,查德奧瑞油田是中油首次以國際礦區經營者角色進行油氣探勘,並進入開發生產的礦區,礦區蘊藏量約3400萬桶,全區目前約可日產5800桶原油,其中,中油每天可分得2000多桶,因此開發案台灣自有油氣占比將提升0.4%。
中油指出,第一船原油預計12月初運回台灣數量計95萬桶,因查德礦區是中油首次在海外擔任礦區經營人,努力探得的第一船原油,能運回台灣深具意義,也符合中油當初到海外探勘的宗旨:希望藉此拓展全球探採版圖,提高國際能見度。
立委蘇治芬曾關切中油將部份股權讓給中國華信能源集團,中油表示,油氣探勘屬於高風險、高投資的事業,油氣探勘者常常會面臨到可採油藏量可能下修、油價持續低迷及地主國變更石油法規等諸多風險,為分散風險降低對公司營運造成的影響,國際油公司通常會尋求合作公司共同分攤風險,而將礦區部分權益轉讓。
不過,中國華信已經被中國法院宣告破產,並傳聞海南華信有意將其查德礦區權益讓售予中國金帝能源集團。中油表示,雙方尚未正式交割,且海南華信仍如期繳付礦區應付費用,因此海南華信仍為持有中油查德礦區35%權益的合作公司。
礦區經營權方面,中油強調,合作公司如查德國家石油公司及華信公司,皆有派出借調人員,由中油管理、協助、學習礦區業務,而中油是經營人,對各項業務握有最後的決定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