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外資持有台幣資產 逼近外匯存底 央行:平常心看待

美國實施無限量化寬鬆(QE),歐元等非美貨幣大漲,加上央行進場調節,我國七月外匯存底金額續創新高、大增七十四點八億美元,創近十年單月最大升幅。在台股大漲之下,七月底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近五千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占比逼近百分百,創下歷史新高。
央行昨天公布,七月底外匯存底金額為四九六一點七一億美元,較六月底增加七十四點八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排名全球第四,在中國大陸、日本及瑞士後面。緊跟在我國之後的則是印度,單月外匯存底新增一二九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因持有台積電股價大賺一波,擁有的股、債、新台幣等資產水漲船高,七月持有新台幣資產增加至四九四九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占比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七,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對此,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說「平常心看待」,對匯市的影響還好,金融海嘯時期台股曾經大跌逾四成,但外資不過賣了約二成,「外資不會一下子匯出」。
他說,韓國外資持有韓國資產約當外匯存底占比長期都超過百分百,甚至曾經到百分之一七○。外資也只是匯市參與者之一,還有進出口商、居民投資理財等。
顏輝煌表示,七月外匯存底增加有三大原因,一是七月歐元創十年最大漲幅、大漲百分之五點八,英鎊、日圓也大升,使歐元等貨幣對美元升值,以這些貨幣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二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三是因資金大量匯入,導致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進場調節,以維持市場秩序。
顏輝煌表示,美國無上限量化寬鬆外溢效應,使全球央行須進場調解穩定市場,不只我國央行外匯存底大增,政策上認為「干預是必要工具」的瑞士,六月外匯存底暴增四八四億美元;新加坡外匯存底也大增一一四億美元。香港雖資金外流,但在聯繫匯率制度下,四至六月外匯存底也增一四四多億美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