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必先讀! 自駕遊租車8大注意事項 玩得開心更放心

自駕遊是時下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日本、澳洲、歐美等地。旅者可以自己決定行程,想去哪裡就哪裡,要停留多久就留多久,自由度更高。不過在出發前除了要申請國際駕照之外,Skyscanner建議提前了解當地交通規則、選擇自駕遊保險、租車,還有這8大事項都要注意。
國際駕駛許可證
換領國際駕照需攜帶以下5樣東西:
1.身分證明文件正本(任一):(A) 中華民國國籍國民身分證或軍人身分證。 (B) 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1年以上許可停留或居留證明。 (C) 香港或澳門居民1年以上居留證明或入出境證件。但自中華民國94年1月1日起,應攜帶1年以上居留證明辦理。
2.駕照正本:若國內駕照已逾有效日期,建議先辦理換照(1吋相片1張、規費NT$200)。
3.正面半身2吋照片2張:正面半身2吋照片2張:**申請人最近6個月內拍攝之光面素色背景脫帽五官清晰照片。
4.國際駕照申請費用:NT$250
5.護照:可以不帶,但要確保國際駕照上的英文名字拼音跟護照上的一樣,所以最好帶著以防萬一。
前往監理站辦理
準備好這5樣東西就可以去監理站的「駕照綜合窗口」辦理國際駕照,處理時限大概是一小時。國際駕照本子裡面有列出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各國語言寫的條例規範。打開最後一頁再確定一次所申請的駕照,A格子蓋的是機車駕照,B格子蓋的是汽車駕照,然後在照片底下的地方記得簽名就完成了。
自駕遊租車8大注意事項
1.提前預訂車輛
推薦大家一個簡單方便的租車方法,就是在Skyscanner租車 。只要在Skyscanner輸入租車目的地、取車日期和還車日期即可搜索全球各大租車公司,立即比較價格,然後直接向你選擇的租車公司預訂。想要指定車型或是最低價格的車輛?沒問題!只要有在Skyscanner租車頁面篩選搜索項目即可。
要注意的是各間汽車租賃公司的政策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跨國公司,他們的收費亦有可能改變,因此一定要閱讀租賃條款。除此之外,如果有兩位司機共同駕駛,又或是需要增加一個兒童安全座椅,租賃公司都會因應這些要求而額外收費。所以,租賃之前一定要了解收費準則。
2.租車時要仔細檢查車輛
租車時必須仔細檢查車輛的外觀和內飾,尤其是看看車身有沒有被括花的痕跡。在室內昏暗的環境不容易看括痕,但拿出手提電話開電筒功能照車輛就可以較為容易看花痕。如有發現任何問題要馬上跟工作人員說,還要用相機拍照,記錄汽車的原始狀況,確保租賃公司職員了解車輛狀況,保障自己不會在還車時被額外收費。建議取車後在停車場內繞一圈,一是為了再檢查車輛一遍,二是為了讓自己熟悉一下車的按鍵、油門、剎車功能。
3.不幸發生事故要立即致電租車公司
如果在自駕遊期間不幸刮花車身、爆呔,甚至撞車,這時候要立刻打電話給租車公司,職員會告訴你接下來的一切手續和處理方法。如果發生非自然交通意外,租車公司一般都會將意外判定為兩大類,情況一就是車輛能夠進行餘下旅程,情況二是車輛不能夠進行餘下旅程。對於理賠方面就取決於你所購買的保險。
4.發生交通意外切勿離開
為保護你的權益,如果車輛發生碰撞或失竊時,請保持在現場,致電租車公司後立即報警處理,切勿與對方私下和解,否則承租人或須負賠償責任,並無法享租賃契約書保險理賠保障。
5.緊記還車地點和時間
如果承租人逾時未還車或未續租,承租人是要按租賃政策支付額外費用的。如果你想避免這筆款項,建議你預早時間提前還車,不要拖太遲。
6.了解當地交通指引
雖然駕駛的方法是大同小異,但是每個國家都有當地的交通指引和路牌說明,而且軚盤可能是在右邊,也有可以是在邊。預先了解交通規則可令你更有信心去駕駛,更得心應手和更安全。
7.留意手提電話使用準則
有不少國家有交通規則規定在駕駛途中不得使用電話收發短信或接聽電話,甚至不能用手提電話當作GPS,即使把車停下來再使用手提電話都不行,總之在車上使用電話就會是違反法例。為安全著想,大家還是先把手提電話放在一邊吧。
8.避免疲勞駕駛
有不少旅客都會選擇在機場取車,雖然在機場取車很方便,但是也要留意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適合立即在異地駕駛。如果你的機程長達6小時以上,即使只是坐在機上也會感到疲倦。在精神不佳,沒有充足睡眠的狀態下開會令意外更容易發生。
另外,由於駕駛需要高度集中,建議行程不要安排得太過密集。作為乘客參觀完一個景點後可上車倒頭大睡,但駕駛者則要繼續費神駕駛,所以大家一定要安排時候給駕駛者休息呀。
全面了解各租車事項,讓你玩得更放心又開心。
推薦閱讀:來去韓國鬆一下,五大滑雪泡湯組合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