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編織打造部落之美!享受花蓮的文化之旅

【圖.文|行遍天下】
卸下緊繃的心房,跳上車,沿著台11線慢行慢晃,這條東台灣最美的海岸公路,延攬了湛藍的太平洋讓人心情平靜,巍峨聳立的高山則像大自然給出的溫暖懷抱,才踏上花東這塊自由的土地,就讓人想不顧一切、任性的盡情撒野。旅行最好的方式就從拜訪在地人開始,花東奇人多,光纖屋裡的藝術家陳淑燕就是之一,她從過客變在地,用獨有的生活經驗,胼手胝足織出部落之美。
小小的個子,溫婉的語氣道出的字句成篇纖細,從台南移居到花蓮豐濱的藝術家陳淑燕,熟識的朋友都喚她「燕子」。高中唸的是服裝設計,大學時則接觸平面美術,藝術細胞過人的燕子大學畢業 後就常常自己背著行囊,花四、五年的時間在部落旅行。她也曾經有機會跟人類學家到部落認識當地文化,隨後經過幾年的自我摸索,2005年決定搬到花蓮新社定居,同時協助香蕉絲編織的創作、噶瑪蘭文化復興重整,對花蓮這塊土地產生了更深的感情。後期在部落著手漁荃文化的紀錄整理時,因緣際會下和現在的丈夫、噶瑪蘭族的杜瓦克.都耀有了更多接觸,先生看他融入部落,就像看到回家的小孩,沒有一絲隔閡。
浪漫進行中,夫妻倆對部落文化的復興也沒有停下手,「編織可以用很當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能把文化背景跟根基呈現出來,用纖維來做創作是很有意思的事。」於是燕子用自己擅長的纖維創作,與先生拿手的竹編做結合,將噶瑪蘭族用來捕魚的竹編魚荃,結合取自構樹、雀榕等樹木敲打成的樹皮,再經過植物染色做成燈罩,創作出一盞盞創意無限的藝術燈具。
「不管是光滑、柔美亦是粗燥,可以從特質去感覺材料的特性。編織那種重複性、身體性去觸摸材料的過程很吸引我,好像是一種身體的舞蹈。」早期她把藝術看得非常偉大,回頭看終於明瞭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她想做出即使生命消失了還想要保留的東西,於是有些想法跟創作雖然慢但是很單純,跟自己有越純粹的對話,完成的作品就越好。創作空檔的時候,燕子喜歡去工作室後方的山上走走,到海 邊散步,走進跟海岸山脈平行的山徑裡採集創作的素材,夜深人靜的台11線沒有路燈,看得到滿天星斗和月光,夫妻倆併肩一起賞星星、數日子就是最平凡快樂的事。
景點介紹
光織屋-巴特虹岸手作坊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193-1號
電話|0912-654-312
網址|光織屋-巴特虹岸手作坊
時間|週五至日預約參觀
更多好吃好玩:【影音】躺著爽玩韓國你可以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