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用戶注意!詐團伸手iPhone 透過「這功能」轉載假投資、兼職廣告

刑事警察局統計,今年1到10月假投資詐騙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50%。歹徒運用通訊軟體,發送標榜「高薪」、「輕鬆賺」、「工作兼投資」字眼的求職簡訊,等民眾私下加LINE了解後,再結合社群平台慫恿民眾按讚交易作投資或加入博弈網站投資,其實都是詐騙。
桃園市何姓工程師(40歲)日前從手機iphone收到imessage求職訊息,表示招募臉書、IG「點讚專員」,誆稱時薪400到700元,不限上班日及地點,工作彈性高,意者加LINE詢問。
何男加LINE後,客服介紹工作內容,表示只要到公司介紹的廣告平台按讚並匯款交易,製造買賣熱絡假象,就可以拿回本金並賺取30%的利潤。
何男認為機不可失,利用帶小孩出門散步空檔,將當月薪水都拿來交易。數小時後何男已經在數個平台按讚並交易12萬元,歹徒截圖告訴何男已成功累積3萬元獲利,何男想先直接申請出金,但客服表示任務開啟不得任意終止,否則獲利全數歸零,堅持要何男補足最後9萬元任務,才能開啟出金功能。何男驚覺可能遭詐,求助警方,損失12萬元。
台中市陳姓女研究生(24歲),也是在iphone收到類似imessage求職廣告,加入LINE群組後,歹徒運用相同手法,誆騙陳女「出任務」投資,陳女按歹徒指示,到歹徒介紹的平台按讚並匯出5萬元交易金,歹徒截圖告知陳女在系統上已產生1萬5千元利潤,陳女希望拿到獲利後退出,歹徒卻堅持必須完成另一個20萬元任務,否則要支付龐大違約金,陳女存款用盡,只好求助警方,共計損失5萬元。
刑事警察局分析,結合求職廣告的投資型詐騙主要有以下3種特徵:
首先是群發imessage廣告;歹徒利用蘋果用戶傳遞imessage的便利性,群發不實求職廣告,吸引民眾加LINE詢問,其實變相利用民眾想要快速賺錢心態,順勢引導民眾參加投資方案或上博弈網站進行投資。
其次是建立群組,營造多人參與假象,提升公信力;當引起上當民眾一定好奇心後,歹徒開始引導民眾加入多人的任務群組,群組裡的成員都是由詐騙集團假扮,表現踴躍、匯款積極,增添民眾信心及集團公信力。
最後就是巧立各種名目要錢;歹徒架設假購物平台,讓民眾上線交易賺取高額紅利,當民眾無力匯款想要退出任務提領紅利時,開始刁難民眾,誆稱「若不持續任務,紅利將全數歸零」或「繳納違約金」等,讓民眾在龐大壓力下不斷匯出金錢。
為杜絕蘋果用戶imessage詐騙簡訊,民眾可以透過封鎖訊息來源的電話號碼,或到「設定」開啟「過濾未知的寄件人」功能,避免接收陌生人不明簡訊,降低詐騙風險。
警方強調,任何標榜「短期獲利」、「高紅利」投資網站及廣告都大有蹊蹺,民眾務必留意。
▪ 「日本iPhone沒快門聲」是真的!他靠這幾招OK、還能省8千買廉航機票
▪ 【周報】我就問「亞馬遜森林」怎麼搜出這種圖片?
▪ 還沒玩《糖豆人》必看!怕被洗掉Steam帳號?綁定Epic Game、登入方式「微難搞」注意2大點
▪ 他誤觸iPhone手電筒按鈕「永久恆亮」 差點惹來血光之災
▪ 【實測】《糖豆人》PS5、Switch畫質比拚 這平台「變GIF動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