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世界紀錄!攝氏1億度的南韓「人造太陽」 順利運轉長達30秒

未來,團隊計畫改良電源供應,增加鎢分流器,避免內部壁溫升高,如此才能延長人造太陽的運轉時間,以達到 2026 年連續運轉 300 秒的目標。
南韓「人造太陽」(Artificial sun)於去年底成功達成離子溫度(ion temperature)超過攝氏 1 億度,並順利運轉 20 秒;近日則再宣布創紀錄,順利維持運轉長達 30 秒!
「人造太陽」又被稱為「托卡馬克」(俄語原文為 Токамак,英文則為 Tokamak),是外型像甜甜圈的核融合反應裝置,目的是藉由在地球上「重現」(recreate)太陽內部核融合的過程,以便產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根據外媒報導,隸屬於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計畫下的南韓研究團隊 KSTAR ,於 2007 年建造完成該設備,並從隔年起開始產出第一批等離子體(plasma),也就是所謂的「人造太陽」。
2016 年,KSTAR 成功讓人造太陽達到攝氏 5,000 萬度並維持運轉 70 秒;但在 2017 年時,中國打破南韓的紀錄,在實驗時讓人造太陽維持運轉長達 120 秒。然而,由於人造太陽的目標是——讓離子溫度超過攝氏 1 億度,並能維持運轉;因此,當時中國實驗結果雖然超越南韓,但離子溫度還是只有攝氏 5000 萬度而已。
直到 2018 年,KSTAR 首次成功讓人造太陽離子溫度超過攝氏 1 億度,並維持運轉 1.5 秒。到了 2019 年,時間延長至 8 秒,去年底則維持運轉 20 秒,吸引外界大量關注。
後來,KSTAR 進一步強化設備的加熱系統、優化磁場,因而於今年 11 月成功再創世界紀錄,讓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攝氏 1 億度狀態下,維持運轉長達 30 秒。
由於 KSTAR 的目標是在 2026 年達到人造太陽離子溫度超過攝氏 1 億度,並連續運轉 300 秒;因此,團隊未來也計畫改良電源供應,增加鎢(tungsten)分流器,避免內部壁溫升高,如此才能延長人造太陽的運轉時間。
《本文作者Heemie,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 【快報】HTC Desire 22 pro怎麼玩元宇宙一次看 網友受驚規格:你認真出這支?
▪ 「日本iPhone沒快門聲」是真的!他靠這幾招OK、還能省8千買廉航機票
▪ 我就問「亞馬遜森林」怎麼搜出這種圖片?
▪ 【快來玩】免費《糖豆人》來啦!教你5步申請跨平台帳號一起玩 這Country有點尷尬
▪ 《糖豆人》PS5、Switch畫質比拚 這平台「變GIF動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