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出席洪孟楷競總成立大會 韓國瑜:他就像八寶飯

大陸海底撈「特殊服務」害慘台灣! 店員坦言:壓力大到想離職

前台督導:以柔克剛的「仙女」 守護每一場觀眾

前台督導李杭聲 (顧哲銘/攝)
前台督導李杭聲 (顧哲銘/攝)

【撰文/李秋玫】

拿著平板,前台督導李杭聲笑稱自己看座位圖、指方向,很像在看風水。然而平板裡有著報表、資料及表格等等,是他們與團隊溝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提起工具,你一定想不到除了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外,同樣拿行李箱上工的還有劇場的前台督導。行李箱裡裝的鑰匙是為了開關廳院各觀眾席與玻璃門;對講機是重要的用具,因為點、志工們分散在各個樓層,更有人在停車場,而督導在櫃台,所有聯繫,都得靠它遠端遙控。另外還有手電筒,不但能夠作為照明,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他們則會反過來照天花板旋轉打信號。隨身腰包中則有黑色或藍色原子筆與小紙條,以備不時之需。別小看「仙女」們,他們每人每年都要通過CPR課程的訓練,一旦需要逃生時,他們就是觀眾唯一仰賴的明燈。

一般演出,觀眾都是開演前30或40分鐘入場,但督導通常下午兩點左右就開始上班。除接收行政同仁在技術協調會議的演出相關注意事項外,還要在演出前一天觀看綵排。並不是為了欣賞演出,而是到現場坐在邊角等地方實際查看是不是有視線受阻地區、地上會不會有電線絆腳、 記錄遲到觀眾入場時間點、看看有沒有特殊的聲響強光、煙霧刺激,甚至是攝影的光線會不會影響觀眾等。李杭聲說:「我們必須要站在觀眾立場,希望讓每個人都能舒適地看演出,所以不得不龜毛、提出顧慮和改善方法。」以往她以為工作只以服務為目的,但是如何和團隊溝通,取得兩方的平衡,更需要大智慧。

到了演出當天,督導會依照所協調的項目進行整理,跟點、志工布達當天狀況,並且做人力安排,讓哪些人在個樓層定點,哪些人負責收票或領位等等。「會依據不同場次的特殊性調整」,李杭聲說:「例如傳統京劇演出,就能預測會有較多長者,演出中會有相對更高需要協助的比例,因此工作人員就要多走動觀察。」

開演時,督導的角色就是在櫃台待命,無論各個角落有特殊狀況發生,或是座位有問題,她就能迅速在櫃台上查詢,遠端遙控處理各種疑難雜症。等到演出結束、觀眾散場鎖好玻璃門後,督導還必須回到辦公室寫前台日記(工作日誌),記錄當天的工作。因此若演得晚、又有演後酒會,趕不上12點回家的「南瓜馬車」也是常有的事。

李杭聲最難忘的,就是有一次在夏日爵士戶外派對上工作,雖然有雨天備案,但氣象預報極為不準,演出到一半竟下起大暴雨,「我全身都濕透了」,但現場還是要服務觀眾,只好以最快速度發輕便雨衣。李杭聲說:「那時穿雨衣已經沒有多大影響,也擔心觀眾不開心,但有趣的是,觀眾被台上演出影響,也覺得很high,還開心地跳了起來!」即使自己已經狼狽不堪,但看到觀眾融入其中,竟也覺得很感動。

近期演出的型態愈來愈多樣,有時配合活動或5G,觀眾還有穿戴裝置,這對前台督導來說又是嶄新的挑戰。工作中,當然有客訴、當然有委屈,但她們總是以柔美的外在和鋼鐵般的意志化解危機。問她有什麼秘訣可以永遠保持微笑?她笑得燦爛:「我們很像扮演,穿上制服,就進入了工作狀態,成為該有的那個角色。」

(註)點工指PT部分工時人員。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23年9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延伸閱讀

同時圈粉凱特布蘭琪和HYEIN的包!LV GO-14大解密

又酷又可愛!好市多「這款新品」2千有找 網驚:有人拿6個

旅客搭機最常犯錯一件事 空服員曝「我們沒有義務要幫忙」

一上架就搶爆! 好市多開賣「樂高行李箱」價格甜 網激推1物:有小孩必買

相關新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扎根深化 讓藝術可以永續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簡稱衛武營),2018年成立於高雄市鳳山區,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最晚落成的場館。主體建築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擁有4座室內表演廳院,加上戶外劇場、公共空間等腹地,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其廣闊的場館設施與占地、交通規劃與地理位置、營建過程延伸出來的考量等,都讓衛武營在面臨永續指標檢視時,必須在解決問題、面對藝文生態與地方環境、場館經營理念的權衡下,創造出新的想像——屬於衛武營的方法。

臺中國家歌劇院:永續 在生活裡發生

臺中國家歌劇院(下簡稱歌劇院),於2016年全區啟用營運,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矗立於台中市西屯區7期重劃區。歌劇院在建築理念、劇場相關設施、交通運輸、生活機能等方面,擁有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其他兩館截然不同的場館生態與營運思維,也促使其面對「永續議題」時擁有不一樣的進程與方法,主要可從建築與硬體設計、節目規劃與營運核心思維切入,反映出歌劇院的特殊性。

國家兩廳院:我們已在「永續」這條路上 持續前行

已營運超過35年的國家兩廳院(下簡稱兩廳院),不只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更是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指標,因此必須跳脫單純「演出場地」性質,強化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從「人人、數位、有機、無牆」到「永續共融、韌性治理、智慧創新」的營運策略,其實都是藉策略的延續、盤點與整合,去回應一座劇場、或是不只是劇場如何永續營運的可能。不過,兩廳院對於永續思維的出現要到2021年之後。以此為座標,透過回頭檢視、現階段盤點到未來規劃,既是在呈現「永續」於兩廳院發展的時代切片,也在找尋兩廳院在劇場永續與世界劇場的位置。

以ESG永續概念 營造企業與表演藝術的雙贏

近年來,企業永續已成為全球企業治理的重要議題。企業除了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益,為公司追求最大的利潤之外,還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兼顧利害相關者的權益,改善員工、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重視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國內外政府及投資機構以法規要求及各項永續指標評比,使得企業必須重視ESG的實踐與績效,降低風險,提高企業聲譽與價值。

《劇場綠皮書》 翻轉劇場未來的契機

英國各國家劇院、重要藝術節慶、商業劇場到各規模表演藝術團隊,紛紛宣告採用《劇場綠皮書》(Theatre Green Book),進行永續實踐,影響力擴及歐陸各國。在後疫情時代,「永續推動」在全球各產業不僅已成為無可迴避的責任,更是表演藝術迎向產業轉型的關鍵機會。

「反奸」、還是「黑化」?——傳統經典通往當代的心理路徑

今年由臺灣戲曲中心主辦的「2023看家戲再現」,有兩齣作品不約而同地以人物性格的丕變,作為全劇重要的情節轉捩點——薪傳歌仔戲劇團《陳世美.反奸》、一心戲劇團《孫臏鬥龐涓》。這兩齣戲分別以陳世美和龐涓為主角,當主角反奸、魔化的那一刻,也為戲劇情節帶來重大的轉折與衝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