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東一資源回收場傳火警…廢墟中驚見F-5E戰機機體 空軍司令部回應

出席洪孟楷競總成立大會 韓國瑜:他就像八寶飯

大陸海底撈「特殊服務」害慘台灣! 店員坦言:壓力大到想離職

NSO美日巡演追蹤報導 用來自福爾摩沙的聲音 為台灣發聲

國家交響樂團2023年美日巡演。 (鄭達敬/攝;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國家交響樂團2023年美日巡演。 (鄭達敬/攝;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撰文/李秋玫】

「對於國際巡演,我認為『藍圖』很重要。換句話說,整件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子,心裡要有個雛形。」回顧這次的出訪,NSO執行長郭玟岑語重心長。確實,巡迴演出並不是將大家帶出去就好,而是要了解以演出為中心所輻射出的目標、售票、贊助、交流、行動方案、包裝行銷等環節,從出發前到結束後都還持續發生著,每一個步驟都不能等閒視之。事實上,從最初的邀演開始,去或不去、如何把關衡量,就是一大智慧。熟悉的合作單位較容易評估,但若是陌生單位的接洽,非得花更多心血溝通了解,甚至親自飛到當地洽談不可。經過與音樂總監及同仁的商討、層層把關,才能夠保證一趟巡演的最高品質。

疫情與機緣下創造出的機會

當然,有些場次是規劃出來的,有些則是因緣下創造出來的機會。就如同這次的巡演,並非只有整個大團一站一站地走,而是有交響樂、也有小型室內樂的安排。在林肯中心愛麗斯.塔利廳的場次,是遠從2020年NSO X CMS《發現室內樂》節目所種下的苗。當年還在疫情期間,林肯中心室內樂團(CMS)與NSO討論合作,然而NSO既不是場館,也不是藝術經紀公司,能做的就是一起演出。於是兩團以「打散」、「組合」的概念,產生了雙邊計畫。CMS並非沒有跟外部交響樂團合作過,但樂團受邀到CMS主場演出,NSO是破天荒的第一團。

但嚴格說來,「室內樂」的成果也是環環相扣的。一來,小提琴家黃俊文在2019/20樂季應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之邀,擔任NSO駐團音樂家之時,已帶著他豐富的室內樂經驗與團員共同切磋呈現;二來,在2022/23年樂季中,NSO更開放團員自由組團籌備曲目。因此美國的表現,讓一向高冷的樂評也給出正面回應,可說其來有自。

交響樂團的演出則是華盛頓表演藝術學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center)邀請黃俊文與NSO的合作,簽定之後,樂團積極尋找更多場次的可能性。多虧愛好音樂、也身兼紐約愛樂董事的企業家陳致遠之助,促成NSO前往這個剛開幕不久的場館演出。此行的意義在於,以駐館的紐約愛樂來推介另一個樂團,並且讓NSO成為第一個進入此廳的表演單位,這樣的突破,堪稱重要的里程碑。此外,NSO的水準與名聲逐年擴散,從2018年就被芝加哥旅美台僑關注並且展開邀請。他們雖不是專業的主辦單位,但在台美文化交流與推廣台灣文化上不遺餘力。

美巡後不到兩週,樂團又前往日本。首先於兵庫縣立藝術文化中心,接著在東京歌劇城的音樂廳中演出,最後應「玫瑰之町—福山國際音樂祭」邀請,於福山市文化藝術館進行系列音樂會。後者的策展人是世界聞名的聲學大師豐田泰久,在這樣設計精良的音樂廳中,NSO擔任駐節樂團,演出開幕、閉幕音樂會,為雙方留下良好的交流經驗。

國際巡演的節目規劃與策略

美國與日本的巡演時間相差不遠,可視為同一系列的國際巡演,然而為了不同的國家,音樂總監馬寇爾特地在每個場次微調曲目。在美國有經典的古典作品德布西的《海》、孟德爾頌:《芬加爾岩洞》序曲;日本行換上了有貝多芬《合唱幻想曲》。此外,台灣作曲家作品分別為樂團與甘迺迪中心共同委託創作的陳可嘉《潮生潮落》、以及李元貞《美濃之道》、金希文的《日出台灣》。就現場反餽來說,作品具有獨特風格,尤其融入客家文化的《美濃之道》,透過管絃樂的語言表現了台灣的精神。

在巡演的規劃中,也可以看出精心計畫的策略。由於樂團能夠擔任首席的有代理首席鄧皓敦、正在NSO服替代役的林品任,以及還在首席試用期的曾智弘,因此馬寇爾設計讓他們各展拿手絕活。他解釋:「由於林品任原來是獨奏家,在日本也特別受歡迎,所以我希望他在日本專注於獨奏工作。」因此在美國演出、黃俊文演出協奏曲時,林品任就擔任首席,在適度地襯托獨奏之外,也給出優美的獨奏樂段。在日本,有豐富經驗的鄧皓敦負責音樂會,曾智弘則致力於教育音樂會。「這樣安排的效果非常好,展示了我們樂團擁有多位優秀的音樂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京歌劇城的演出,獨奏家由林品任擔任,但他非但沒有為了避免 相互較量而換曲目,反而自信地展現出與黃俊文不同的風格。此外,音樂會也刻意加上了日本鋼琴家福間洸太朗的獨奏,並且安排日本東京大都會合唱團及來自台灣的八角塔男聲合唱團與NSO同台演出,在貝多芬雄偉的曲目下,展現出台日友好的情誼。

演奏之外,不管美國或日本的巡演,NSO也發揮音樂推廣教育的功能。例如在美國安排黃俊文到馬里蘭州華盛頓復臨大學(Washington Adventist University)舉辦大師班;在日本的福山藝術祭不但有室內樂演出,更有3場學生專屬音樂會,由NSO協同指揮吳曜宇擔任指揮。郭玟岑肯定且驕傲地說:「我們的對象從學生到高齡長者音樂輔療與工作坊都有。」就是因為「NSO藝脈傳承計畫」培養青年指揮人才、在室內樂、在教育上的著力與打磨,才能在國際的舞台上發出光芒。

外交鋪底 團隊合作

長久以來,一個樂團的國際巡演,不單只是樂團自身的事。不同世代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文化外交」,目的是藉由軟性活動,試圖化解某些緊張的事態。

對NSO來說,國際巡演也並無二致。郭玟岑表示:「我們的任務是提供一個很棒的文化內容,讓大家看到來自台灣的質感,但在這次的巡演中,不管是在美國或日本,都有文化部與外交部的大力協助。各單位只要到了國外,就成為夥伴關係」。沒有政府單位在外長期的經驗,橫向的聯繫不可能那麼順利。她以荷蘭皇家大會堂交響樂團為例,只要一發布要到台灣演出,票房隨即秒殺,但樂團抵達時,為什麼荷蘭駐台辦事處仍舊費心辦活動?為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荷蘭文化。事實上,各個國家只要有團隊外訪,代表處都結合軟實力推展自己。「這是全世界外交體系都在努力的事!」她說:「我們這次就像打團體戰,對於戰友們的幫忙,我相當感恩。」

在每一場音樂會後的安可曲前,馬寇爾都會轉頭親自向台下觀眾說:「Formosa是台灣的舊名,意味著美麗的島嶼,希望大家可以造訪。在這之前,作為給大家的邀請函,我們要演奏一首《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隨著作曲家蕭泰然溫柔的旋律一出現,在場觀眾莫不為之動容。NSO團隊在每一場音樂會中的努力,讓國外挑剔的樂迷也不得不折服。美國與日本之行,樂團在短短時間內展現了高度藝術水準、與訪問國的人們建立了良好的聯繫。為自己發聲、也為這塊土地發聲。NSO明白,離開舒適圈的挑戰很大,要克服的困難也多;然而他們也知道,當解決各種問題的彈性愈高的時候,就等於往一流樂團更近一步了。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23年7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延伸閱讀

赴日進行友誼之旅 侯友宜:繼續深化彼此友情

影/展開三天訪日之旅 侯友宜:盼維持友好緊密關係

卡努登陸浙江或轉趨日本有變數 中南部周三起恐連日雨

日本羽賽/麟洋配5連勝終結冠軍荒 李洋:原本設定贏一場

相關新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扎根深化 讓藝術可以永續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簡稱衛武營),2018年成立於高雄市鳳山區,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最晚落成的場館。主體建築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擁有4座室內表演廳院,加上戶外劇場、公共空間等腹地,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其廣闊的場館設施與占地、交通規劃與地理位置、營建過程延伸出來的考量等,都讓衛武營在面臨永續指標檢視時,必須在解決問題、面對藝文生態與地方環境、場館經營理念的權衡下,創造出新的想像——屬於衛武營的方法。

臺中國家歌劇院:永續 在生活裡發生

臺中國家歌劇院(下簡稱歌劇院),於2016年全區啟用營運,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矗立於台中市西屯區7期重劃區。歌劇院在建築理念、劇場相關設施、交通運輸、生活機能等方面,擁有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其他兩館截然不同的場館生態與營運思維,也促使其面對「永續議題」時擁有不一樣的進程與方法,主要可從建築與硬體設計、節目規劃與營運核心思維切入,反映出歌劇院的特殊性。

國家兩廳院:我們已在「永續」這條路上 持續前行

已營運超過35年的國家兩廳院(下簡稱兩廳院),不只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更是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指標,因此必須跳脫單純「演出場地」性質,強化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從「人人、數位、有機、無牆」到「永續共融、韌性治理、智慧創新」的營運策略,其實都是藉策略的延續、盤點與整合,去回應一座劇場、或是不只是劇場如何永續營運的可能。不過,兩廳院對於永續思維的出現要到2021年之後。以此為座標,透過回頭檢視、現階段盤點到未來規劃,既是在呈現「永續」於兩廳院發展的時代切片,也在找尋兩廳院在劇場永續與世界劇場的位置。

以ESG永續概念 營造企業與表演藝術的雙贏

近年來,企業永續已成為全球企業治理的重要議題。企業除了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益,為公司追求最大的利潤之外,還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兼顧利害相關者的權益,改善員工、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重視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國內外政府及投資機構以法規要求及各項永續指標評比,使得企業必須重視ESG的實踐與績效,降低風險,提高企業聲譽與價值。

《劇場綠皮書》 翻轉劇場未來的契機

英國各國家劇院、重要藝術節慶、商業劇場到各規模表演藝術團隊,紛紛宣告採用《劇場綠皮書》(Theatre Green Book),進行永續實踐,影響力擴及歐陸各國。在後疫情時代,「永續推動」在全球各產業不僅已成為無可迴避的責任,更是表演藝術迎向產業轉型的關鍵機會。

「反奸」、還是「黑化」?——傳統經典通往當代的心理路徑

今年由臺灣戲曲中心主辦的「2023看家戲再現」,有兩齣作品不約而同地以人物性格的丕變,作為全劇重要的情節轉捩點——薪傳歌仔戲劇團《陳世美.反奸》、一心戲劇團《孫臏鬥龐涓》。這兩齣戲分別以陳世美和龐涓為主角,當主角反奸、魔化的那一刻,也為戲劇情節帶來重大的轉折與衝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