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錯誤保存習慣…越吃越傷身!寶林、小林連環爆 必看食安保命祕笈

日本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 完美畫出高難度奧運五環

關定了!朱學恒酒後自稱「斷片」強吻鍾沛君 強制猥褻罪重判1年2月

古名伸:有地方就可以做夢 擁抱斜槓的無限可能

舞蹈家古名伸 (蔡詩凡/攝)
舞蹈家古名伸 (蔡詩凡/攝)

【撰文/Stella Tsai】

才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退休、領了國家文藝獎,舞蹈家古名伸一點也沒閒著。去年才和戲劇導演李小平聯手演出了《星圖》,北中南跳了一輪,今年4月才結束最後一場公演;一回頭,她年初又頂下經營7年、位於大稻埕尾端的老屋咖啡「走馬啡」,找了一群舞者進來兼職,煮咖啡、做甜點,也籌辦活動;二樓裝修成排練室,窗戶正對著大馬路,平日午後仍是一室靜謐,她取名為「跳舞蘭」。

這位愛喝咖啡的舞蹈教母,用一間咖啡店加一個舞蹈空間,將此生兩個摯愛結合,問起在跳舞蘭都做些什麼,她撈起抹布就開始擦玻璃,「這就是我在這裡最常做的事。」

轉念 享受斜槓帶來的新鮮與未知

投入一輩子的舞蹈教育,古名伸總是看著迷惘的年輕舞者來來去去。過去她的責任是將這些年輕人訓練到位,優秀地送出校門面對世界的舞台;然而退休後的她,站到學校的另一端,這才真正看見舞蹈生態的困境。

她細數,台灣每年有200位舞蹈畢業生,10年就有2,000個,小小的島擁有這麼多的專職舞者,該說是台灣舞蹈教育太成功嗎?她苦笑說,「這些舞者,沒有市場。」沒有一個平台能真正養活他們,舞者也不會放棄跳舞,那這2,000個舞者該如何消化?成為她近年反覆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她眼睜睜地看著年輕舞者一個個斜槓了無數的工作,有人取得堆高機的執照、有人拍廣告,「說到底,房租要付、舞還是要跳;你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活到這個年歲,她總算是「認得」了這個事實。

過去的她總是將舞者推向舞台,如今她認清,舞者可以四處打工、游牧跳舞,也可以去開堆高機、演戲當明星,「舞蹈可以是生活中的空氣和水,不一定要成為職業。」這麼一轉念,斜槓不苦了,反倒充滿新鮮、未知與無限的可能性。而她彷彿收到老天的召喚,頂下走馬啡、開了跳舞蘭,試著用自己的力量,成為這些年輕舞者的斜槓中繼站。

有地方就可以做夢

「無論到哪個年紀,開創都是必要的。」

打從接觸即興開始,古名伸就深為「未知」著迷。當舞者都在控制重心,接觸即興卻逼著她放掉、將重心放在別人身上,「你甚至不需要雙腳著地,卻能知道座標在哪,太新鮮了!我好想知道身體可以變怎樣、還有什麼事會發生!」即便過了數十載,說起與接觸即興的初見面,古名伸的眼睛依舊閃爍著熱情的光芒。

她對「跳一輩子舞」的傳奇宣言沒有興趣,持續跳舞只是出自對身體的好奇。「我從來沒有這麼老過耶!」驚呼的語氣還青春,變老於她彷彿美麗新世界,還想探索、還想感受,還想好好研究身體這座實驗場。因此她依然跳舞、健身,將身體機能維護好,方便研究的進行。

因此當她面對2025年的高齡化社會,心態反倒悠然。「我們這一代的樂齡人士跟以前不一樣,大家辛苦一輩子,如今多半想著怎麼享受人生。」她笑說,這些人不像上一輩那樣委屈,都懂得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大家不用太擔心。

而開了跳舞蘭之後,可能性源源不絕。有人來排練、做演出,也有人開課、辦講座,她領著手邊這群斜槓年輕人腦力激盪,推著他們嘗試未知。儘管地方不大,但看著一屋子年輕人湊在一起聊,擔心的產業危機,彷彿就還有一線生機。

做少一點 做好一點

表演藝術終究要接近人群、與大眾接軌,因此古名伸認為,讓更多人理解跳舞這件事,是此刻必要的事。「而能夠做這件事的,也只有舞蹈人自己。」她說,「只有我們自己主動投入推廣、分享跳舞的知識寶藏,產業才有希望。」

眼見現況,所有人都在搶少量的資源,一份資源要做三件事,古名伸決定逆向思考,建議大家少做一點,「本來1年做兩個作品,改成做1個就好。」她認為,觀眾不會突然懂藝術、政府也不會突然理解表演藝術的需求,不如從藝術工作者自己開始,改變產量速食化的現況,將品質做好。「就像是蛋黃酥!」話鋒一轉,古名伸興致勃勃說起最近的觀察,店家瘋狂生產的蛋黃酥、一過中秋節就變成銷不掉的庫存,跟表演藝術的處境一模一樣。倒不如每個人做少一點、做好一點,民眾珍惜著吃,工作者的熱情也不會太過消磨。

「身體不是給你拿來固守的,一定會變。」她期待大家都能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把自己當成接收器、感應器,也是控制中心,擁抱並享受時間這座長河的流變,一起慢慢走過日子,就像是我們一起走過的疫情這兩年。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22年11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延伸閱讀

東華大學原民舞團 印度國際舞蹈音樂祭奪冠

全校唯一亞洲人,她靠努力拚成女主角 舞台上會漂亮,是因為內心在發光!

「靜•躁」! 台南家齊高中舞蹈班巡展融入蘭亭序

30歲生日她離開半導體製造業龍頭 竹科女斜槓人魚教練:從今天起,我要為自己活!

相關新聞

朱陸豪:從猴王到鬼王 不只是演出的再挑戰

《贋作鍾馗》從一段軼事出發,已故西方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位於柏林的臥室裡,掛了幅鍾馗畫,據推測是清代畫家高其佩的的仿作,而他與鍾馗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何與這幅畫共居人生的最後階段?編導劉亮延將另一件軼事——京劇演員朱陸豪在1997年即將前往德國柏林、漢堡巡演《鍾馗》時,意外於台灣行前公演燒傷——彼此互文,然後交織、糾纏。原以為要談的是布萊希特與鍾馗,實則是位於故事中心的朱陸豪,如何扮演、又如何詮釋自己曾不再談起的故事?

《鏡:KAGAMI》與《TIME》 坂本龍一 Far Away, So Close

敬畏之心,總讓世人拉起隔線、保持距離,彷彿擔憂若再靠近尊者一些,神聖就將遭侵犯。也因此我們很難不以一種在圍柵外仰望的姿態,來談論「教授」坂本龍一,儘管「教授」這稱謂,其實是他昔日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 的夥伴兼知交高橋幸弘,帶著點幽默所取出來的,那比較像是個綽號,只因高橋深深佩服坂本解釋音樂理論的能耐。

年度現象03:遲來的#MeToo時刻 改變表演藝術產製樣貌

搜尋《PAR表演藝術》雜誌資料庫,撇除劇情介紹、歷史事件或修辭隱喻不談,「性騷」關鍵字最早的紀錄,是1995年一篇關於民族音樂發展的文章(恰好也是年度回顧專題)。時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成立傳統音樂學系之際,文中連帶提及他校民族音樂教授被指控性騷擾案件成立(註1)。再次出現,已是2017年城市藝波的紐約報導。這次它有了個響亮的名字「#MeToo」——關鍵字標籤(Hashtag)代表的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MeToo」一詞則讓個人經驗不再只是個案,而匯聚為集體經驗並形成社會運動。

年度現象02:國家語言發展法推行 補助母語創作

2023年1月3日,文化部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14條:「政府得補助、獎勵法人及民間團體推廣國家語言」,訂定《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補助作業要點》,為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增加學習管道與使用機會。

年度人物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3:曾慧誠 深刻連結戲劇與音樂 立下本土音樂劇里程碑

長年厚積台灣本土語言、歌謠與身體,曾慧誠在執導《勸世三姊妹》一劇中爆發了渾厚的力道,精準地在俚俗中展現作品深層的內涵與結構,同時也為載歌載舞的音樂劇注入趣味的元素。

年度人物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3:崔台鎬 勇於挑戰類型 成為最具存在感的劇場角色

曾被譽為「極具存在感的綠葉」的崔台鎬,原因是每回演出未必是主角,但在舞台上恰如其分的存在感,卻令人印象深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