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巴黎藝術市場重新洗牌幕後轉折

Art Basel母公司MCH集團拿下法國大皇宮為期七年、總值1060萬歐元的招標案
余小蕙/巴黎報導
2022年開春,法國藝術圈迎來一枚震撼彈:自2006年起一直在以有著宏偉壯觀的玻璃穹頂、富盛名的大皇宮舉行,並以「法國」當代藝術博覽會之姿與Art Basel、Frieze鼎足而立的FIAC,失去了每年十月在大皇宮的檔期!這一突如其來的大轉變,不僅只是博覽會組織公司的汰換,更昭示了當代藝術市場典範(paradigm)的轉移。
「變天」始末
去年十二月下旬,法國《世界報》首度披露,大皇宮展場運營機構「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大皇宮」(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 Grand Palais,以下簡稱大皇宮)正對十月FIAC(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和十一月Paris Photo(國際攝影博覽會)的兩個檔期進行公開招標。此消息如一聲驚雷,炸響了開始放假和準備過節的巴黎藝術圈,不僅因為FIAC和Paris Photo背後的組織公司RX France是大皇宮的長期合作夥伴——FIAC自2006年、Paris Photo自2011年就固定在大皇宮舉辦,而且「公開招標」亦是大皇宮破天荒之舉。長期以來,RX France和大皇宮就兩大藝術博覽會簽訂三年合約(一直到2018年);2019年根據舊合約續約一年後即遇上新冠疫情,2020年取消舉辦;2021年,疫情趨緩下博覽會恢復舉辦,但因大皇宮自3月起展開為期三年的大規模整建工程而移至設於三月廣場(Champs de Mars)的「臨時大皇宮」舉行,雙方於博覽會開幕前幾天才簽署合約。對RX France來說,這不過是個形式化的手續而已,FIAC和Paris Photo在大皇宮舉行已成理所當然。
然而,2019年1月新上任的大皇宮總裁德孔(Chris Dercon)卻不這麼想。德孔出身比利時,在荷蘭、德國和英國皆擁有豐富的美術館行政資歷,包括倫敦泰得現代美術館館長(2011-2015),亦曾出任柏林人民劇院總監,始終抱著銳利的眼光關注實驗性和開拓性藝術的發展;對於打造大皇宮(包括國家展覽館部分)為前瞻性的美術館有著獨到的主見和藍圖。向來以說話坦率,行事果斷著稱的德孔,聲稱11月底有人表達想在大皇宮舉辦博覽會的意願,依法得公開招標,並馬上於12月初邀請廠商投標。然而這紙為期七年、總額2000萬歐元的招標案卻低調進行——法國媒體甚至以「偷偷摸摸」(en catimini)來形容——而且標期僅三星期。自媒體揭露後,儘管大皇宮始終未透露RX France之外其他競標方的身份,但巴黎藝術圈非常肯定:從招標案金額來看,只有Art Basel和Frieze有此能力。在此同時,RX France除了透過媒體表示抗議外,也走法律途徑要求停止招標案,但被法院以2022年未簽約而駁回。
1月26日,大皇宮宣布,價值1060萬歐元的十月份檔期由Art Basel的母公司MCH集團得標,將自今年秋天起連續七年(至2028年)使用大皇宮展場(包括今明兩年在大皇宮臨時展場)舉辦當代藝術博覽會——RX France則保留十一月份Paris Photo的檔期(750萬歐元)。
FIAC vs. Art Basel
事實上,大皇宮十月檔期易主對絕大多數巴黎人、尤其是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來說,並無太大影響:屆時照常有博覽會上演,照常有成千上萬件藝術品展出,展場裡照常會有熙熙攘攘的藏家和觀眾——甚至,被認為級別比FIAC更高、號召力更大的Art Basel,將引來更多世界大畫廊、大藝術家、大收藏家,將有助於提升巴黎在世界藝術版圖上的地位。然而,長期以來被視為法國最重要的藝術櫥窗之一的FIAC被無情趕走,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國際知名度的Art Basel,卻充滿了強烈的象徵意義。《世界報》即批評大皇宮作為受國家經費補助的公立藝術機構,卻以臨時招標方式撤換近五十年來與巴黎藝術生態緊密結合的FIAC,「體現出一個無所顧忌的新的藝術世界」。
歐洲老牌博覽會Art Basel成立於1970年,由瑞士MCH集團所經營,自2000年代以來打造為全球品牌,除了瑞士巴塞爾,並在美國邁阿密和中國香港舉行博覽會;2018-2019陷入財務困境,先後脫手杜塞爾多夫和印度博覽會的股份;2020年獲媒體大亨默多克第二代詹姆士(James Murdoch)資金挹注(持股49%),紓困後重新佈局,在獲得巴黎大皇宮博覽會組織權前兩天宣布收購新加坡藝博會15%的股份。
FIAC儘管也是外商公司——母公司RX France隸屬英荷RELX集團——但具鮮明強烈法國色彩,自1974年成立迄今47年,歷經風風雨雨,始終與巴黎藝術生態緊密結合。RX France儘管過去十多年努力打造巴黎為重要當代藝術大城,但數次試圖以FIAC和Paris Photo進軍洛杉磯的嘗試卻都鍛羽而歸。2020年,RX France同樣因疫情影響,赤字龐大,於2021年FIAC舉行前幾天宣布大幅裁員(超過2/5的員工),縮減和合併兩大博覽會的組織團隊,擔任FIAC藝術總監長達18年的佛雷爾(Jennifer Flay)為此與公司發生齟齬,FIAC結束後即請病假(目前已離職);另一方面,RX France也因2020年取消舉辦博覽會,卻遭要求如期支付場租費而與大皇宮關係惡化。
打造當代藝術和不同創意領域之間的橋樑
大皇宮總裁德孔直言不諱,英國脫歐後,巴黎更具吸引力,大皇宮需要能為提高巴黎的國際聲譽,孕育巴黎藝術生態的豐富性做出更多投資的博覽會。相較之下,Art Basel不僅在組織和行銷上都展現全球運籌的能力,並且積極拓展當代藝術的疆界(例如邁阿密巴塞爾博覽會已經加入了NFT平台)。如果說,FIAC 還停留在傳統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模式,Art Basel的提案則野心勃勃地打造當代藝術和數位、奢侈品工業、時裝、設計、電子遊戲、音樂、電影,甚至永續發展等不同創意領域之間的橋樑,讓巴黎整座城市為創意產業所滲透。可以說,Art Basel的勝出是因為不僅掌握當代藝術蔚為潮流,各個領域都擁抱當代藝術這個趨勢,並且迅速做出回應。
Art Basel的到來,明顯昭示了巴黎作為藝術市場中心的吸引力。十多年來,在美術館、基金會、畫廊、FIAC, Paris Photo、Art Paris 等博覽會的耕耘下,巴黎當代藝術的氛圍日趨活躍,隨著英國脫歐,更吸引了許多國際畫廊進駐(White Cube, David Zwirner, Lévy Gorvy, Galleria Continua…),而法國兩大收藏家皮諾和阿諾的私人基金會,加上巴黎綿密的美術館網絡,都讓巴黎展現了無以倫比的魅力和活力。
對於Art Basel的到來, 巴黎畫廊界充滿期待卻又心懷坎坷。Art Basel的全球知名度,組織能力和龐大的VIP名單,必將提升巴黎博覽會的聲譽,為巴黎藝壇注入活力和促成市場交易。然而,許多人卻也擔心,巴黎會不會淪為Art Basel全球網絡的其中一個點,喪失其鮮明獨特的身份性?Art Basel是否能保護和呈現法國畫廊的多樣性和人文特質?Art Basel是否將以國際大畫廊為優先,或大幅提升參展費,法國中小型畫廊和藝術家將因此居弱勢,甚至被敲響喪鐘?對種種疑慮,Art Basel表示,儘管名稱未定,但將有別於香港和邁阿密,絕不會是Art Basel Paris,並承諾:法國參展畫廊數量不會減少,參展價格也不會提高。RX France已經表示,不會轉讓FIAC品牌,至於是否另擇場地舉行FIAC,與藝術巴塞爾分庭抗禮,目前尚未做出決定。無論如何,巴黎加上Art Basel,這對國際畫廊、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來說,將是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