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入艾莉絲的兔子洞 也趣藝廊初冬特展 土屋仁應【森之神話】

從虛幻的純白棲息地展開,彷彿踏入童話般的神聖領域,躡手躡腳地走在森林小徑,深怕吵醒了這片土地的主人們,不受外界干擾的原始森林以及在其中生活的生靈動物讓你一進入便不由自己地心帶敬意。
土屋仁應在也趣藝廊的個展【森之神話】帶領觀眾跳入艾莉絲的兔子洞,在那個世界裡,一開始被賦予力量的動物們隨著時間的長河,牠們逐漸超越人類的意念,逃離被賦予的框架,進化成擁有共感的生命型態並在白色森林中安居棲息。一起跟隨以下土屋仁應對於【森之神話】的受訪,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屋仁應,並一探這些動物自身擁有的源起。
年底將近,在這冬季正式來臨之時,讓我們喘口氣,淨空這一年來圍繞在心靈的煩絮;將自我沉澱,來場心靈與心靈之間的純粹對談。
罐 新聞:此次個展無奈於疫情所帶來的阻礙,使得您無法親臨現場,在這之中與畫廊的溝通勢必格外重要。您是如何與也趣藝廊共同規劃與交流您想在展覽中呈現的樣貌?
土屋仁應:
我與也趣藝廊的合作已不是第一次,在幾年前也數度造訪過也趣的空間,對場地的構造與大小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我們合作通常會在展覽開始前先行討論作品的尺寸與數量,而後才正式進入展覽的規劃。至於較為細節的部分則是交由也趣藝廊進行細部規劃與調整。我不將我的作品定義為裝置藝術,創作的同時也會希望作品能夠突破有限的形式與空間,所以我的作品即使在不同的空間及氛圍作展出,也都能自成一格。
罐 新聞:我們現在仍然身處在疫情的時代,藝術家無法親自到場似乎已成了常態,而許多地方的觀眾甚至也無法到場觀展。您認為這種現象可能對藝術圈生態造成哪些影響?
土屋仁應:
這是件非常遺憾的事,這兩年有許許多多的美術館及畫廊為順應大環境情勢的變遷而相繼休館,原先早已預定行程的展覽也一一受到波及而延後,目前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靜待疫情趨緩。雖說藝術圈著實受到了嚴酷的衝擊,但那些已完成的作品其實並沒有消失,即使作者本人不在現場,我想作品本身也可以將自己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比起音樂、劇場等類型藝術,能夠安靜觀賞的藝術品似乎影響較小,並在疫情時代更顯活躍與備受矚目。疾病令人們不安膽怯,但我認為這正是讓自我直面內心、安靜面對文化與自然的機會。
罐 新聞:本次展覽名稱【森之神話】是如何命名的?另外也請為我們簡單介紹幾件亮點作品。
土屋仁應:
我們在古今東西的神話與傳說中,都能看見動物作為一種抽象的具體化形象登場。好比兔子耳力好、老虎身形強壯,又或者狐狸被神化賦予了不存在於現實的特殊能力:狡猾且擅於欺騙人類。以「背負著某些形象的動物們」為靈感,這些自身擁有「人類沒有的力量」的動物們便在我的腦海中誕生。之後我持續圍繞在這個主題上創作了許多動物,這些動物也從最初給人的印象開始產生變化:成長、進化,並在交互的作用之中成為了新的創作。這些動物們在離開人類所寄予的形象框架後,開啟自己的路途。你可以將這些動物比喻為舞臺上的表演者,正在創造著自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即是「森之神話」。
有別於以往《動物系列》都是使用雕刻刀創造出細緻順滑的質感,以呈現木頭的溫度以及動物柔軟的皮膚,本次的老虎、羚羊則有別於以往,表面刻畫的肌肉線條呈現出漩渦般能量的流動感。除了強壯的老虎之外,擁有犄角的鹿也同樣象徵著全新而有力,期望能在這不安的疫情時代帶給人們堅實的勇氣。
罐 新聞:您過去所創作的作品動物占了多數,這是發源於何時呢?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
土屋仁應: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在藝術上的學習好像就一直以動物創作為主。動物與人不同,喜、怒、哀;樂等情緒多是透過口、鼻、四肢表達,以至於能夠呈現相當多元的不同樣貌。另一方面,動物擁有著許多人類所沒有的能力,許多感知能力也是超乎人類所及,也因此能夠看見並感受到人類感受不到的事物,這種「靈性」讓我對於動物的研究更為興趣。
罐 新聞:最後,您有什麼話想與前往觀展的台灣觀者/讀者說呢?
土屋仁應:
疫情前我到台灣旅遊數數也超過了10次,我真的非常喜愛台灣!台灣的民眾都十分親切,無論是食物甚至街道旁的樹木也都洋溢著生命力。對台灣的熟悉度可以說是連捷運的路線增加會發現,每當我到訪台北街頭,看著這次又與上次來訪有著哪些不同,都讓我感到十分開心雀躍。好希望在疫情告一個段落之後,能夠再度前往台灣,吃上一口想念已久的「滷肉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