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內循環「中國價值」 中國藝術市場發展方向

上期談到,過去中國當代藝術的崛起靠的是西方藝術產業體系的推升,但現今西方主流體系接納中國當代藝術的二大前提已不存在。一是過去西方主流體系需要中國這個非主流新興藝術的刺激已不存在。二是過去中國藝術家作品相對便宜低價,就投資收藏有獲利的空間,但現今中國藝術家作品行情已高漲,對西方已無誘因。因此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發展勢必回歸本國,尋找國人認同並找到自己在中華文化傳承上的定位。
中國菜 必需先考慮到國人的口味
其實,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沒有西方人買也沒有關係,就如同今天的中國骨董、書畫市場一樣,早已不見西方買家;但在國人的需求下,古董、書畫市場還是堅挺往前。同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也是一樣,應回歸國人的需求。
記得從前到歐美旅行總會想去中國餐館吃中國菜,但多數中國餐館的菜色和口味,都不如在中國內地所吃到的中國菜那麼正宗,主要原因是海外中國餐館營運的對象是西方客人,不是中國客人。但如今歐美的中國移民增多,中國餐館四處林立,主要客人從過去的老外變成是中國人,所以菜色更為正宗的適合國人的口味,甚至有四川餐館的水煮魚還拿出一整條活魚給客人看,這就是歐美地區的中國餐館因中國移民越來越多的改變。
如同西方畫廊進軍中國市場,目前還是好萊塢電影思維。找幾個會說英語的中國演員,拍中國人熟悉的歷史故事,但大家真覺得這類中國電影好看嗎?同樣的,西方畫廊以西方觀點,挑選上的中國藝術家真的好嗎?中國菜,還是得先讓中國人吃的明白;中國人吃不明白,就不叫好吃的中國菜!
早期,高價的古董黃花梨多銷往西方,為了讓西方藏家能夠接受舊家具,商家都會把原本有著歷史痕跡的木質表面打磨光亮,如同新家具一般的進入西方藏家中。但隨著中國藏家實力的增強,目前古董黃花梨需求從西方轉向到中國,中國藏家們開始思考原皮殼古董黃花梨家具的文物價值。此轉變讓原皮殼古董黃花梨市場行情大漲,原皮殼家具要比打磨油亮的黃花梨家具要貴上許多。
回歸內地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還是得從「中國價值」的重建開始
現今在海外中國菜無法跟法菜、日菜價位相較的原因有許多,主要是中國菜的品質、服務、酒水搭配,還未達到高檔餐館的水平,所以中國菜給世界人還是便宜的印象。當然也有商家打造極其奢華的中國餐館,但如果只是奢華昂貴、而沒有真正的餐飲服務和品質,最終中國菜在世界上還是難以被尊重賣到高價。
一位經營中國當代藝術的畫廊負責人曾經跟我說道,當西方體系不再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後,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應該在西方同齡藝術家作品訂價的對折或六折,如此才能給新進中國藏家動燭機先的進場時間差,就如同當初給予西方藏家的收藏時間空間一樣,這才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內地後,國內畫廊經營者應該做的。
當然中國當代藝術回歸「中國價值」往前發展的前瞻性,還是得靠中國國家體系的運作,唯有在中國政府有所體悟並願意全面支持下,中國當代藝術才能為中華文化的薪傳復興,走出一條能與西方藝術並行發展的道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