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啟動海外親子旅遊 做好萬全準備出國去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游品姍 採訪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隨著各國邊境開放、防疫規定鬆綁,悶在國內好久的大家莫不想出國,連父母也想帶著寶寶來趟海外親子之旅。而在疫後,家長該如何為寶寶的旅行做好充足的規畫?

帶寶寶出國在做好出國相關準備之前,父母應注意選擇旅遊的國家,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醫師表示,儘量以短程且氣溫、時差和國內相近的國家,此外,良好的衛生環境、方便的醫療資源,也是必須納入考慮的重要因素。

疫後旅行.防護第一

各國幾乎都已邁入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現在帶寶寶出國是否與疫情前有所不同?沈仲敏醫師有以下說明:

1.行前完整接種新冠疫苗:若是寶寶已滿6個月大以上,還是建議接種完整新冠疫苗:莫德納疫苗適用滿6個月大~5歲打2劑;BNT疫苗滿6個月大~4歲打3劑、滿5歲以上2劑,藉此提高寶寶的防護力。

2.持續配戴口罩:處在密閉式環境、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家長記得要讓寶寶戴好口罩,避免感染疾病。

了解寶寶特質.安排適合的旅行

許多家長會煩惱寶寶到底多大才能出國?對此,沈仲敏醫師表示,其實沒有硬性規定,可以就寶寶的個性、穩定度來做考慮。

舉例來說:若孩子的特質較為敏感,容易因環境的變化而缺乏安全感,父母可以採取「定點玩」的方式,不要在短期內一直更換住宿地,讓他們好不容易建立的安全感又輕易消失。

寶寶的行李準備

出門在外除了記得攜帶必備的耳溫槍,讓家長能夠隨時幫寶寶測量體溫,以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外,關於藥品的準備,沈仲敏醫師有以下建議:

1.必備藥品:感冒藥、脹氣藥、退燒藥、咳嗽藥、流鼻水藥、腸胃藥與外用藥膏,若有固定服用的藥品,也要記得攜帶。

2.寶寶的日常必備品:包括奶粉、奶瓶、浴巾、濕紙巾、衛生紙、乳液,還有寶寶的慣用餐具、相關衣物、尿布、背巾、推車等等。

3.消毒用品:乾洗手、酒精濕紙巾。

4.安心小物:可攜帶寶寶的安撫玩具、安撫巾。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寶寶搭機的常見狀況與解決方式

針對寶寶乘機時容易遇到的情形,沈仲敏醫師提出以下說明及解決方法:

1.起飛或降落時產生耳鳴

飛機在起飛和下降時因為耳咽管壓力不平衡,易造成耳朵疼痛,在此時讓寶寶喝水或喝奶,藉由吞嚥的動作促使耳咽管打開,減緩不適。

2.寶寶易哭鬧不休

在密閉式的機艙中,容易讓寶寶感到不安,不妨利用一些玩具、米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3.長程旅行的時差問題

父母在訂購機票時,儘量依照寶寶的睡眠時段來選擇搭機時間;如安排在夜間時搭機,先在白天時消耗他們的體力,上機後能更容易入睡。

4.機艙空氣乾燥讓寶寶肌膚更為敏感

飛機中的空氣較為乾燥,父母在登機前應先幫寶寶抹乳液;若是肌膚較為敏感,建議增加塗抹的次數,避免因乾燥引起皮膚發癢。

寶寶突然生病.最好能在當地就醫

在國外旅遊時,寶寶若突然發燒,要特別注意精神以及活動力,當出現無意識、昏睡、癱軟無力的狀態時,務必迅速就醫。

因為水土不服,而發生腸胃不適的症狀時,像是上吐下瀉,應觀察是否有尿量比平常少、口腔與嘴唇乾燥、嗜睡的相關脫水狀況,一旦出現應立刻送醫,千萬不要自行服藥,耽誤治療。

※延伸閱讀

2023親子海外旅遊攻略:如何破除帶孩子出國的3大障礙?3個必去勝地報你知

做好萬全準備,寶寶出國不用怕

【完整內容請見2023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女大生遭擄性侵殺害 父母求償2000萬獲賠金額曝光

國中會考考場多數無時鐘 曾有考生自備時鐘應考

劉德華有喜了!為人父母心境全曝光

把孩子一點一滴型塑成自己最理想模樣 他們是父母的作品嗎?

相關新聞

大富翁的財商課 讓孩子從遊戲了解基礎理財觀念

你玩過「大富翁」嗎?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富豪,但是若只單靠微薄的薪水,可能不足以支撐這個夢想。有意讓財產早日達成自己的目標,適當的投資、置產是最好的方式。

成為媽媽之後 有好好跟自己對話嗎?

之前都在專欄分享心理學上的知識,幫助大家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法,而這個月的文章,想來談談「媽媽界學姊」的心情,希望能讓每位母親感到被理解、獲得共感,繼續快樂地育兒下去。

選擇一雙好鞋.有助寶寶足部發展

家長在幫寶寶挑選學步鞋時,通常會有哪些考量呢?一雙好的學步鞋,除了能妥善保護孩子的雙腳外,更能夠有效幫助其足部發展,因此,選購時,除了外觀之外,其實材質與尺寸,更是必須慎重考慮的要點。

世界一改變.孩子就崩潰嗎?練習如何擁抱彈性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固著的行為,但有「固著行為」的孩子,經常因為改變而感到不安,該如何幫助他們?

幼兒園老師也怕餵錯藥 請父母務必遵守託藥規定!落實「生病者不入園」需要配套措施

一度引起軒然大波的新北幼兒園餵藥一事,雖已落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此事不只造成家長的恐慌,更讓所有幼兒園老師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只是大家可曾想過,協助餵孩子吃藥並非簡單的事,特別是在疾病流行期,一班同時有好幾個孩子排隊吃藥,對老師而言,是多麼沉重的責任啊?

學會5招 孕期水腫退散!小心病理性水腫 避免惡化為子癇前症

懷孕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變胖也就罷了,如果再加上水腫,身體痠痠脹脹的感覺真會讓人吃不消。雖然懷孕有水腫算正常,但還是有方法可改善,倒是要小心有的水腫是疾病症狀,需要就醫治療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