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出遊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早訓練早享受

【文/Psyche賽心姬】
今年過年長達9天,你是已經否規劃好親子旅遊呢?出去玩除了放鬆外,我們其實可以從行前規劃與準備中,教導與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而整理行李的能力,更可以延伸至未來入學後的整理書包!
臨床上,有一群小孩在整理書包上的共同特徵是,書包裡的書本、練習本東倒西歪,考卷紙張皺巴巴,東西塞成一堆,被稱為「手腳不靈活」。若能從小開始練習整理背包、行李,父母也可以早點輕鬆,從幫忙整理,到只負責檢查,再到全權交由孩子負責,事不宜遲,早訓練早享受!
事前準備.培養規劃能力
旅遊前可以邀請孩子一起看地圖、討論時間與行程安排,並提醒他何時要開始整理行李,如此一來,孩子將更有參與感,腦袋也會開始構思,讓整趟旅行的輪廓逐漸清晰。
胖靈精從兩、三歲開始,出門要自己帶水壺,再依年齡學習整理背包,增加帶餐具、太陽眼鏡和帽子。夏天時,我教胖靈精:「出門前一天就要收拾好行李,如果當天才整理,那玩的時間就不夠了(小孩都不喜歡遊戲時間減少)」。
請孩子先自己整理好所有物品,再逐一收入包內,若遇到困難可以馬上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將衣服捲起,可以節省空間,也能方便辨識。兒童行李箱必備物參考:衣物(上衣、內褲、褲子、襪子)、盥洗用品(牙刷、牙膏、牙線)、清潔用品(面紙)、打發時間的物品(玩具、書、畫筆和紙)。
另外,建議幫孩子準備自己的行李箱,當胖靈精有了自己的行李箱後,時刻都非常寶貝,也提高自己提行李的意願。
退房時物歸原位.方便再次檢查
離開旅店後,最害怕遺漏東西,我們只能在放棄或返回取件之間來回掙扎,因此,避免窘境的最好方法,就是確定物品都有收拾好。我會教胖靈精,床鋪徹底檢查後,再將棉被鋪平,其他東西一律物歸原位,如:桌椅、浴巾毛巾等等,一方面可以減輕房務人員在打掃上的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檢查自己的物品是否都收到包包裡了,一舉兩得!
育兒須耐心.滴水能穿石
結束旅行回到家後,若時間還早,我們習慣先將換洗衣物與使用過的餐具拿去洗,其餘物品均歸原位後,再去休息,盡可能地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若真的太疲憊也不用勉強,部分可延至明天起床後收拾,隨時做彈性調整。
孩子的生活習慣,得靠父母幫忙建立基模,未來只需因時制宜、略為調適或類化即可。幼時及時訓練,一開始需要監督和幫忙,長大後,家長只負責檢查,練習到某天可全權交給他自己負責和整理時,大家在育兒路上就出運了!
【完整內容請見2022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專欄作家;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