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傳浴盆溺童!居家溺水4大危險地點
【文/林宜屏、圖/嬰兒與母親】
台南市日前發生「浴盆溺童」致死事件,3歲謝童腦震盪和溺水身亡,解剖發現內臟有出血狀況。謝姓生母、陳姓生父無法給出清楚解釋,檢方聲請羈押,台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
案件雖然疑似涉及虐童,卻也提醒了爸媽常忽略的居家危險──居家溺斃!
家,是最常發生事故的地點!
1~4歲是孩子成長的暴風期,孩子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可能會在探索過程遭受各式各樣的傷害,而「家」正是孩子最常發生事故的地點。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很多父母都以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在孩子1~4歲這個階段,居家環境的風險其實比戶外來得高。因為幼兒待在家中的時間較長,照顧者只要稍不留神,孩子就可能會受傷。
居家溺水4大危險地點:魚缸、澡盆、馬桶、洗衣機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企劃宣導處處長許雅荏表示,1、2歲的孩子非常愛玩水,魚缸、澡盆、馬桶、洗衣機等「會出現水的地方」都是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平常一定要將浴室的門關緊、洗衣機和馬桶的蓋子蓋好,才能降低孩子溺斃的風險。尤其,嬰幼兒頭重腳輕,栽進水中無法自救,即使水位很淺,也可能會溺斃,不可輕忽!
此外,幼兒很容易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倒。孩子進入學步期以後,最好在地板鋪設軟墊、家具邊角貼上防撞條、樓梯口加裝防護柵欄、避免讓孩子靠近樓梯或單獨進入電梯。
10項浴室安全,快檢查起來
洗澡、大小便、刷牙等都必須在浴室完成,等於孩子每天會花更多時間進出浴室,安全問題不可不慎。《嬰兒與母親》列出10項關於浴室的安全方針,爸媽一起來檢查!
1.重置硬體裝備:
浴室容易發生意外,最好不要讓孩子自己跑進去,所以爸媽應注意門鎖是否牢固,甚至將門鎖固定在孩子摸不到的高度,以確保他無法自己打開。還有一點,也要檢查門鎖是否可由大人從外面打開,以免孩子將自己反鎖。
此外,孩子在浴室裡總會特別興奮,嬉鬧之下很可能會撞到一些硬體設備而傷到頭,例如:水龍頭與蓮蓬頭架等有稜有角的設備,也應該重新衡量一下設置的位置,最好也能調整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2.設置柔軟的防護角:
很多父母都知道應該在客廳、房間等有桌子、門的地方安裝一個防護角,以免孩子撞到,但別忽略浴室洗完澡後地板濕滑,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滑倒,撞到門檻、浴缸等有尖銳邊緣的地方,所以建議購買適合浴室用的防護角,黏貼於尖銳處,能有效的緩衝衝撞力道,降低受傷機率。
3.妥善收好電器用品:
很多人習慣將吹風機、電動刮鬍刀、電捲棒等電器用品放在浴室裡,用品本身沒有問題,主要是擔心沒有確實將電源線拔除,這樣對孩子來說就是危險的,所以希望爸媽不要將這類需要插電的物品放在浴室,若真的要放,也一定要另外設置櫃子擺放,且高度要在孩子拿不到的位置。
4.將清潔用品收妥:
舉凡沐浴乳、洗面皂、卸妝油、清潔劑、漂白水等,都是浴室裡常見的清潔用品,若不小心觸摸、舔或吞下清潔劑或其他沐浴用品,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要確實收放在孩子看不到、摸不著的櫃子裡。
5.檢查水溫:
寶寶的肌膚較敏感,所以在幫寶寶洗澡前一定要注意水溫是否合宜,太熱的水容易將寶寶皮膚上的保護膜洗掉,反而使得肌膚受損,嚴重者甚至造成燙傷;太冷的水則可能讓孩子著涼、感冒。因此,在寶寶下水前,爸媽務必以手腕內側較細緻的肌膚來感受溫度,通常感覺溫熱,也就是約38~40℃之間就可以,若要更準確也能用水溫計量。
6.勿裝浴缸、浴簾:
浴缸因為表面光滑,又能儲大量的水,容易發生意外,且若讓孩子在浴缸裡泡澡,也可能因長時間待在肥皂水裡而造成感染。此外,如果浴室原本裝有浴簾,也建議拆除,因為孩子很可能在玩耍的過程中,捲進浴簾中,就會有窒息的危險,所以應將浴簾收掉。
7.設置止滑墊、防滑貼:
只要家裡有老年人或幼童,浴室內外最好都能有防滑墊或防滑貼,有了它,即使地板上有水也能有好的抓地力,不怕滑倒。
8.最好使用寶寶專用浴盆:
如果家裡有浴缸,盡量不要讓孩子在浴缸裡洗澡,因為空間大又容易滑倒,最好可以使用適合寶寶身體大小的浴盆,才比較能固定寶寶。
9.插座防護蓋防漏電:
寶寶很喜歡把正在使用的電線拔起,或用小手指去戳插座上的孔,而浴室又有很多的水,若寶寶一邊玩水一邊又去碰觸插座,就可能會引起觸電的危險,所以一定要用防護蓋蓋好,以防漏電造成寶寶的傷害。
10.平日灌輸正確安全觀念:
百密仍有一疏,所以即使已經設置好許多安全裝備,但誰知道孩子又會有什麼新把戲呢?所以事先灌輸孩子一些正確觀念很重要!例如:告訴孩子馬桶裡細菌很多,把手放到裡面是很糟糕的習慣;教孩子學會關水龍頭,以防水流到地面上;告訴孩子在洗澡、練習大小便時,都應該保持坐姿,不可隨意站起來玩耍。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4年1月號。
*更多即時育兒資訊:【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