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營鐵票倉多難選?韓國瑜再爆金句:沒女友叫寂寞 沒選票是落寞

沒充電站…特斯拉車主「1招土炮」解決 台電搖頭說不行

500趴2023/「500趴」周六吸5萬人次創高峰 把握周日揪友來開趴

小孩持續發燒、嘔吐、昏睡原因是它!這疾病延誤治療 恐造成腦部永久性損傷

圖/嬰兒與母親
圖/嬰兒與母親

【文\林宜屏.圖\嬰兒與母親】

小心!孩子持續發燒、嘔吐、昏睡,可不一定是腸胃炎或感冒,而是兒童感染症中,容易發生卻不易診斷、容易被誤判,數一數二嚴重的魔王──腦膜炎!

5歲的小禎連續多日發燒、嘔吐、昏昏欲睡,爸媽原以為是腸胃炎,直到小禎逐漸意識不清、語無倫次,爸媽嚇得將她送往醫院急診醫治,經過腰椎穿刺檢查,小禎確診腦膜炎,醫師提醒,感染腦膜炎如不即時治療,小心留下神經性腦部後遺症!

發燒、嘔吐,腦膜炎初期易與感冒混淆


萬芳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黃斯煒說明,「腦膜炎」是指細菌或是病毒跑到腦部及脊髓周圍形成發炎感染,常見症狀如頭痛、噁心、神智昏迷等,是兒童感染症中,數一數二嚴重的感染症,同時也是相對容易發生卻不易診斷的疾病。

腦膜炎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若沒及時治療恐怕會留下神經性後遺症!

3招辨別腦膜炎:持續頭痛、意識不清、反覆作嘔

黃斯煒提出三點辨別腦膜炎的方式,如果家長觀察家中孩童有類似情形,需要立即就醫檢查,幫助孩子即時接受治療。

1.持續劇烈頭痛,無法靠藥物緩解,且燒退後仍持續劇烈疼痛。

2.意識不清──無法正常對話(遲鈍)且無精打采,頻頻昏睡。

3.反覆作嘔──無腹痛、腹瀉等腸胃性問題,卻嘔吐不止。

而腦膜炎治療方式依據病原體屬性有所不同,病毒性腦膜炎,一般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若感染較嚴重,則使用抗病毒藥物或免疫球蛋白治療;細菌性腦膜炎是嚴重的感染症,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至少一週以上,若病情未見起色將延長兩至四週的療程。

傳染性高,需做好防護

由於腦膜炎是傳染性疾病,經由空氣或病人的鼻喉分泌物,或是糞口途徑傳播,因此在治療痊癒後,要小心預防再次感染,尤其現在口罩全面解禁,更是口沫傳染盛行的時期,黃斯煒建議,勤洗手、進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熬夜、定期施打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等,都可以視情況與醫師討論是否施打。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3年7月號。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一同見證蕭敬騰求婚成功 小禎親吐和丁春霆真實關係

恩恩爸提告請求國賠1元 法院依「他們」發言判新北市府免賠

出門沒鎖、買菜迷路,竟是「水腦症」引起的失智症狀!典型3症狀別輕忽

工作人員遭時速120公里強力水柱射中身亡 大阪WATERBOMB音樂節中止

相關新聞

葉家妤、陳宇風│孩子是生命進化最值得的投資!

台劇8點檔男女主角葉家妤、陳宇風夫妻檔,11月底即將迎來結婚12年的第三位女寶寶,對夫妻倆來說,孩子是人生最值得的投資,是生命的延續,是奇妙的境遇與緣分,好像再經歷一次生命的進化。

早期發現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 被低估的台灣特有致命遺傳腎臟疾病

吳女士27歲結婚,半年後懷孕,夫妻倆因為這個小生命的到來高興不已。但是在30週產檢時發現胎兒羊水過少,恐有胎兒健康疑慮。這個壞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他們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你該知道的乳癌大小事!做好準備 讓乳癌遠離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女性乳癌排行第四,每36分鐘就有一名女性國人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終其一生都會有罹患乳癌的危險,所以不要害怕,只要做好準備,勇敢與乳房親密對話,就能讓乳癌遠離!

又見手扶梯傷童!避免手扶梯悲劇 請這樣做!

又傳出幼兒被手扶梯夾傷的新聞!室內空間就比大馬路安全嗎?其實,很多室內公共空間隱藏著被大人忽略的危險!到底,帶著幼兒上下手扶梯時,該注意什麼?

孕期三階段營養重點!媽咪不怕胖 寶寶吸收好營養

懷孕期間,人們常說「一人吃,兩人補」,寶寶的營養大多來自於媽媽,不過孕媽咪也會煩惱,擔心吃太少,寶寶長不好,抑或是吃太多,寶寶沒吸收,卻胖到自己。其實只要簡單把握孕期各階段所需的營養重點,媽咪寶寶都能輕鬆補好孕。

超過7成孩童每週喝一次含糖飲料!肥胖問題不容忽視

炎炎夏日,含糖飲料已經成為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產品,許多兒童與青少年都喜歡在酷暑中喝上一杯冰涼的飲料,在近乎一天一杯飲料不離手的情況下,往往造成熱量攝取過多而導致肥胖,讓家長擔心不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