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哺乳前請詳閱~產後乳房使用說明書

圖為懷孕示意圖,非當事人及事物。圖/ingimage
圖為懷孕示意圖,非當事人及事物。圖/ingimage

【編訪撰文/戴筠、諮詢/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毛心潔】

越來越多的媽咪不論在家裡或是公開場合也能無畏他人的眼光、自在的哺餵母乳,因為對媽咪來說此時的乳房已經轉變成了一種工具!餵飽小孩的工具!所以既然是工具,就應該要附上使用說明書囉!妳對這個階段的乳房構造與功能夠了解嗎?

PART A、產後乳房構造說明

從懷孕開始,歷經哺乳到離乳,乳房也跟著產生了變化,變大、開始腫脹、血管明顯、乳頭突出、初乳製造……!

✔乳房進入最後發育期

你知道嗎?從懷孕開始,乳房正式進入發育的最後一期,毛心潔醫師說明,如果女性從來沒有懷孕過,乳房就不會發育到最後一期喔!

✔尺寸大2~3個CUP

受到賀爾蒙刺激的影響,乳房內部的乳腺管開始增生,就是為了寶寶在做準備!肉眼可以看到的就是外觀尺寸變大了,一般來說比孕前大2~3個CUP都很正常!內衣請跟著做更換,穿起來舒適是重點,有支撐度又不會覺得緊繃。

✔血管、靜脈變得明顯

血液循環增加,加上乳房脹大,乳房的血管、靜脈會變得明顯,也有些媽媽會覺得皮膚繃繃的。

✔初乳製造ing

內部看不到的是乳房工廠已經啟動,開始製造初乳,為了寶寶出生做準備!乳頭上出現白色或偏黃色的分泌物,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用緊張也不用刻意清潔。

✔腋下出現副乳組織

乳腺是乳房中的重要組織,它最尾巴的部分就在腋下,毛心潔醫師說明,假設媽咪的泌乳能力一級棒,每個地方都很認真的在製造乳汁,有可能連腋下都脹起來!

✔離乳後乳房不會馬上恢復

剛離乳的那一個月,媽咪可能會覺得乳房尺寸好像突然下降了?那是因為寶寶離乳了,乳腺組織逐漸萎縮,但是脂肪組織卻還沒有回填的緣故。別心急!一般離乳後,約需半年到兩年的時間,乳房會回到孕前的尺寸。

★供需平衡也有助於乳房恢復

很在意身型的媽媽,毛心潔醫師提醒,保持供需平衡是大重點!也就是說寶寶需要吃多少,媽咪就餵多少。哺乳期間跟寶寶保持供需平衡,不論親餵或是擠奶,都遵守這個原則,後續脂肪回填就不會差太多。此外,做運動把胸肌練起來,胸型也會更好看!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3年5月號。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懷孕才返台…柬埔寨「豬仔」痛訴經歷 應曉薇籲政府持續營救

蘋果史上最大手機螢幕?iPhone 16 Pro尺寸流言紛傳

恐怖!21歲女懷孕遭男友活活打死 剖腹取嬰放火燒屍 原因極心寒

切乳抗癌18年!資深女星癌症復發病逝 享年54歲

相關新聞

葉家妤、陳宇風│孩子是生命進化最值得的投資!

台劇8點檔男女主角葉家妤、陳宇風夫妻檔,11月底即將迎來結婚12年的第三位女寶寶,對夫妻倆來說,孩子是人生最值得的投資,是生命的延續,是奇妙的境遇與緣分,好像再經歷一次生命的進化。

早期發現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 被低估的台灣特有致命遺傳腎臟疾病

吳女士27歲結婚,半年後懷孕,夫妻倆因為這個小生命的到來高興不已。但是在30週產檢時發現胎兒羊水過少,恐有胎兒健康疑慮。這個壞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他們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你該知道的乳癌大小事!做好準備 讓乳癌遠離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女性乳癌排行第四,每36分鐘就有一名女性國人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終其一生都會有罹患乳癌的危險,所以不要害怕,只要做好準備,勇敢與乳房親密對話,就能讓乳癌遠離!

又見手扶梯傷童!避免手扶梯悲劇 請這樣做!

又傳出幼兒被手扶梯夾傷的新聞!室內空間就比大馬路安全嗎?其實,很多室內公共空間隱藏著被大人忽略的危險!到底,帶著幼兒上下手扶梯時,該注意什麼?

孕期三階段營養重點!媽咪不怕胖 寶寶吸收好營養

懷孕期間,人們常說「一人吃,兩人補」,寶寶的營養大多來自於媽媽,不過孕媽咪也會煩惱,擔心吃太少,寶寶長不好,抑或是吃太多,寶寶沒吸收,卻胖到自己。其實只要簡單把握孕期各階段所需的營養重點,媽咪寶寶都能輕鬆補好孕。

超過7成孩童每週喝一次含糖飲料!肥胖問題不容忽視

炎炎夏日,含糖飲料已經成為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產品,許多兒童與青少年都喜歡在酷暑中喝上一杯冰涼的飲料,在近乎一天一杯飲料不離手的情況下,往往造成熱量攝取過多而導致肥胖,讓家長擔心不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