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與風險
【太吉/摘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金錢心理學:財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恆真相》一書】
比爾‧蓋茲
就讀的湖濱學校
是當時世界上
極少數擁有電腦的
學校之一,
就連這所位於
西雅圖郊區的中學
獲得一台電腦的故事,
都相當值得一提。
比爾‧道格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做過海軍飛行員,退役後進入湖濱學校教授數學和科學。「道格爾認為單純靠書本學習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實踐經驗。他還意識到,學生在上大學前需要懂點兒電腦知識。」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生前回憶道。
1968年,道格爾向湖濱學校的家長俱樂部提出,希望能用年度舊貨義賣賺到的錢─大約3000美元─租借一台與通用電氣公司的主機終端相連,可以用來進行分時系統的電傳打字30型電腦。「分時系統的想法在1965年剛出現,」蓋茲後來表示,「有的人非常有遠見。」當時絕大多數大學研究生院擁有的電腦都沒有蓋茲在中學八年級時接觸到的電腦先進,蓋茲深深地迷上了它。
1968年,13歲的蓋茲在入學後結識了同班同學保羅‧艾倫。艾倫對電腦也很著迷,於是兩個人一拍即合。
電腦課並不在湖濱學校的通用課程之列,而是一個獨立的學習科目。蓋茲和艾倫一有閒暇─每天從放學後直到深夜,周末也不間斷─就會去鼓搗電腦,放飛自己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很快,他們就變成了電腦專家。
艾倫後來回憶說,在某天深夜,蓋茲遞給他一本《財富》雜誌,說:「你覺得經營一家世界500強公司是什麼感覺?」艾倫說他不知道。「也許有一天我們能自己開公司。」蓋茲說。如今,微軟的市值已經超過一萬億美元。
來看一組數據吧。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1968年,全世界大約有3.03億高中生。其中,有1800萬是美國人,有27萬住在蓋茲出生的華盛頓州,有10萬多人住在西雅圖,但只有大約300人在湖濱學校讀書。
從3.03億到300。
放眼全球,100萬名學生中大約只有一名能夠進入一所同時具備租借電腦的經濟能力和遠見的學校讀書,而蓋茲恰好是這300人中的一個。
對於這個事實代表著什麼,蓋茲並沒有迴避。「如果沒有湖濱學校,就不會有微軟。」他在湖濱學校2005年的畢業典禮演講中這樣說。
蓋茲非常聰明,而且極其努力。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在電腦領域的真知灼見,甚至當時那些經驗豐富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比肩,而且他還擁有百萬分之一概率的好運氣,能進入湖濱學校讀書。
現在來講講蓋茲的朋友肯特‧埃文斯的故事。他同樣受到了命運的青睞,只不過出現在他生命中的是運氣的孿生兄弟─風險。
蓋茲和艾倫因為微軟的成功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當年的湖濱學校,這個中學電腦天才的小團體其實還有第3個成員。
肯特和蓋茲在八年級時成了好朋友。在蓋茲的回憶中,肯特是當時全班成績最優異的學生。
兩個人在當時「打過不計其數的電話」,蓋茲在紀錄片《走進比爾》中回憶道:「到現在我還記得肯特的電話號碼,525-7851。」
肯特與蓋茲和艾倫一樣,都精通電腦技術。湖濱學校曾經在排課方面遇到了難題:將幾百名學生所選的課互不衝突地排開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於是,學校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蓋茲和肯特─他們當時還只是兩個孩子─希望他們透過創建電腦程式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做到了。
而與艾倫不同,肯特和蓋茲有著同樣的商業頭腦和遠大抱負。「肯特總是帶著一個很大的公事包,就像律師拎的那種,」蓋茲回憶說,「我們經常計畫未來五六年內能做什麼。我們能做首席執行官嗎?我們能有多大的影響力?我們要去做將軍嗎?還是去做大使?」不管做什麼,蓋茲和肯特知道,他們肯定會一起做的。
蓋茲陷入與肯特的友誼的回憶,話音漸漸消失了。
「我們本來可以繼續一起讀書。我覺得我們一定會一起去上大學的。」肯特本可以與蓋茲和艾倫一起成為微軟的創立者。
但是這件事永遠不會發生了。在高中畢業前夕,肯特在一次登山事故中遇難。
美國平均每年有大約30人在登山活動中遇難,而高中生在登山時遇難的概率約為百萬分之一。
蓋茲因為百萬分之一的運氣進入湖濱學校讀書,肯特卻因為百萬分之一的風險而遇難,永遠不可能實現他和蓋茲立志完成的宏圖偉業了。同樣的力量,同樣的概率,作用的方向卻截然不同。
運氣和風險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每個結果都會受到個體努力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二者的本質是相似的,因此你不能只相信其中一個,而無視另一個。二者都可能發生,因為世界是如此複雜,個體的每一次行動並不總能產出預期中的結果。運氣和風險背後的運作機制是一樣的:在生活這場遊戲中起作用的,除了我們自己,還有其他80億人,同時還存在著無數的變數。那些在你控制之外的行為產生的意外影響,可能比你有意識的行為產生的影響更大。
不過,二者都難以衡量,也令人難以接受,所以常常被人們忽略。每一個比爾‧蓋茲都對應著一個肯特‧埃文斯,後者同樣技術精湛、充滿熱情,但對他們而言,命運大轉盤的指標停在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你如果意識到運氣和風險的重要性,就會發現評價一個人在金錢方面取得的成功時,不管對象是你自己還是他人,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樣美好或糟糕。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8月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