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微笑背後的哀傷 你周圍有「假面憂鬱」的親友嗎?

【諮詢/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採訪整理/張郁梵】
「假面憂鬱」指的是經過一層偽裝的憂鬱症。患者常顯現各式各樣的身體症狀,如頭痛、失眠、胸悶……,將真正的憂鬱症隱藏在這層偽裝的深處,而不用情緒性字眼來表達感受。想避免憾事發生,該如何發現潛藏在身邊的「假面憂鬱」患者呢?
日本當紅男星三浦春馬7月18日被發現在家中身亡,得年30歲。據日媒報導,三浦春馬自殺前沒有任何預兆,不僅在事發前三天,曾在IG貼出新戲《錢的盡頭是愛情的開始》宣傳照,提醒大家9月記得收看,甚至到了17日早晨都還照常到劇組拍攝,直到17日晚間才開始失聯,因此輕生消息曝光後,許多圈內好友和粉絲都難以接受。然而,像這種「看起來很開朗,卻想不開」的憂鬱症患者不在少數,從去年底開始,歐美各國便在社群媒體上發起「#faceofdepression」活動,呼籲大家別忽略了身邊「假面憂鬱」的朋友!
沒病卻常身體不舒服
「不像憂鬱症」的假面憂鬱
許多人常誤以為,只有平常看起來很憂傷、每天鬱鬱寡歡的人才會想不開,而臉上經常掛著笑容、傳遞正面能量的人不會有憂鬱症。所以,當這些明明看起來很活潑、開朗、積極生活的人,承受不住憂鬱病魔的打擊而自殺時,親友通常會很驚訝:「他不是好端端的嗎?」、「前幾天我們還一起討論要去哪裡玩耶!怎麼會突然想不開?」
像這種隱藏在笑容背後的憂鬱症,被稱為「假面憂鬱」(又稱「微笑憂鬱」)。長期致力憂鬱症防治宣導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解釋,假面憂鬱是一種非典型的憂鬱「表現」形式,這類患者不會使用負面情緒的字眼表達感受,沒有愁容滿面、聲淚俱下、無精打采,也不會表現出「想死」的跡象。相反地,他們往往看起來很開朗、樂觀、幽默討喜,有些甚至是團體中的開心果。
大部分的假面憂鬱患者都知道社會期待的、旁人想要的是什麼,所以總是戴著「我很好」、「我沒事」的微笑面具。他們不會在人前表現出鬱鬱寡歡的模樣,卻時常被身體的不舒服深深困擾著。
葉雅馨補充,由於這類假面憂鬱患者常以身體不適來表現,所以他們常會出現「doctor shopping」的現象,例如:常因胸悶、腸胃道不舒服、上腹疼痛等症狀四處求醫問診,卻找不到任何足以解釋身體症狀的疾病診斷,因而不停地在各醫院、或是各診間輪流徘徊。許多患者甚至常受失眠所苦,經常徹夜難眠,但旁人不會知道。
英國劍橋大學學者拉姆絲(Olivia Remes)定義,微笑憂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這樣的人表面看來很快樂,但當他們獨處時,卻總是深陷悲傷、痛苦及強烈的絕望感。這也是為何當微笑憂鬱症的人突然自殺結束生命時,身邊的親友會相當震驚、無法置信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三浦春馬,過去也有不少名人疑似飽受假面憂鬱症之苦。像是曾多次來台開唱的美國搖滾天團「聯合公園」主唱查斯特(Chester Bennington)、前中天新聞人氣主播史哲維,都是在事業順遂、家庭生活幸福和樂,出乎周遭親友及同事意料的狀態下,選擇了結生命。此外,去年因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的網紅「光頭哥哥」陳俊傑,在以「母湯喔」影片成名後,便常在網路上散播歡笑、替網友解憂,誰也看不出來他從小就是憂鬱症、躁鬱症與發展遲緩等多重疾病的患者。
※ 推薦閱讀:網路霸凌就算源自「玩笑」,仍是殘忍的暴力
※ 《大家健康雜誌》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留心5徵兆,避免兒少被誘騙而外流私密照
◎封面主題:惱人的狐臭,該如何治療?
【完整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2020年9月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