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台灣學術圈也受害!聯手勒索軟體NOVA 陸國家級駭客入侵這大學

台中市府贏了!環境部直接撤銷中火1800萬罰鍰 法院認定違法

聽力好大腦老得慢 搶救聽力的好習慣

文∕李政純

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初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截至2024年8月,包括 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基隆市等7縣市的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率先進入超高齡社會,顯示台灣高齡照護挑戰日益嚴峻,其中聽力健康預防與意識提升更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聽力醫學專家、耳鼻喉科團隊及相關機構積極推動聽力與失智預防的公衛工作,並呼籲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透過定期的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與矯正,以及提高助聽輔具的可近性等策略,能有效在聽損初期就介入治療,延緩惡化,同時降低失智的風險。

66歲的陳洪女士在2年多前因不明原因導致聽力受損,由於聽不清楚,又沒有帶助聽器,與家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困難;貼心的小孫子總是貼近她的耳邊輕聲說話,但女兒習慣在遠處大聲喊話,語氣中也常顯出不耐煩,甚至抱怨她把電視音量開得太大。這些細節讓陳洪女士感到無奈與委屈,長期下來,母女間的互動變得緊張;隨著聽力逐漸惡化,她的孤單與疏離感與日俱增,卻無處訴說,這種無聲的焦慮讓她更加憂心。

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初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截至2024年8月,包括 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基隆市等7縣市的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率先進入超高齡社會,顯示台灣高齡照護挑戰日益嚴峻,其中聽力健康預防與意識提升更是當務之急。

維護聽力,從日常做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冠華指出,近年來,聽力醫學專家、耳鼻喉科團隊及相關機構積極推動聽力與失智預防的公衛工作,並呼籲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透過定期的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與矯正,以及提高助聽輔具的可近性等策略,能有效在聽損初期就介入治療,延緩惡化,同時降低失智的風險,讓更多國人受惠於聽力健康促進,邁向更高品質的老年生活。

維護好聽力,不讓聽力提早衰退,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以下提供6方法。

❶控制音量,不讓耳朵過勞

長時間戴耳機、音量開太大聲,都會傷害內耳細胞,所以要控制音量,不要過大,避免讓耳朵過勞。建議使用耳機時的音量不超過60%,連續使用耳機不超過60分鐘。

❷避免噪音環境,保護耳朵少受傷

長時間處在工地、交通繁忙處或KTV等噪音環境中,耳朵會產生慢性傷害,慢慢侵蝕耳朵的健康。建議配戴耳塞來保護耳朵,或每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到安靜的地方讓耳朵休息一下。

❸保持耳朵乾淨,但不要挖太勤

耳屎有保護耳道的功能,太常挖耳屎或是使用棉花棒清潔,容易刺激耳道,進而引發感染。建議如果耳朵沒有感覺不適,其實不用刻意清耳屎,有需要可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清理。

❹多動腦、多聊天,也是在訓練耳朵

經常與人互動、參加社交活動,能刺激大腦語言處理區,有助延緩聽覺與認知功能退化。建議每天找時間和家人、朋友、鄰居聊天、參與各種活動、看電視、聽收音機,多訓練耳朵,不要讓耳朵生鏽。

❺控制三高,保護內耳的微血管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超標會傷害微血管,而耳朵裡面的聽覺細胞非常仰賴血液循環供給養分。建議定期健檢,管理好慢性病,是保護聽力與大腦的重要關鍵。

❻定期做聽力檢查,提早發現問題

很多人在聽力變差的初期時沒有自覺,常常是家人先發現「你怎麼都沒聽到?」或是「電視音量越開越大聲」。建議50歲之後每年做一次聽力檢查,提早處理、避免聽力惡化。

早發現並盡早處理聽力問題

陳冠華表示,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以下是幾項建議,供長者與照顧者參考:

❶每年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尤其是有耳鳴、耳悶、聽不清等早期症狀的人。

❷注意生活中是否經常重複問「你說什麼?」或「再說一次」或調高電視音量,甚至不喜愛外出,逃避社交等行為,這都可能是聽力損失的警訊。

❸鼓勵長者參加社交活動,若是因為聽力問題而減少出門社交,應主動協助配戴助聽器或安排專業評估。

❹選擇合適的助聽輔具,可諮詢耳鼻喉科醫師或聽力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❺家人應給予支持與耐心,避免責備、取笑或忽略長者的聽力問題,這是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

聽力檢測與助聽器介入時機

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蔡鋕鑫強調,聽力檢測對特定高風險族群尤為重要,包括50 歲以上成人、長期暴露於高分貝環境(如工地、夜店、音樂愛好者),以及曾患耳疾或耳朵感染者等族群。由於聽力損失和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助聽器的介入時機相當關鍵,當聽力損失達30至40分貝時,已會影響日常溝通,建議輕度聽損者及早使用助聽器,以維持生活品質。

蔡鋕鑫提醒,生活中可以透過簡單方式發現聽損徵兆,若您或家人出現以下情況,就應該提高警覺:

◎看電視、講電話音量越來越大

◎常說「聽不到」、「聽不清楚」、「聽不懂」

◎在吵雜環境中溝通困難

若有上述狀況,應盡快接受專業聽力檢測,並積極採取行動,以維護聽力健康,並能預防衍生的身心影響。

聽見,不僅僅是一種能力而已,更是連結世界、維繫關係與保護大腦健康的重要關鍵,所以,從今天開始,請記得:不只是心要健康,耳朵也要有在聽。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06期

延伸閱讀

「阿信」命苦竟藏失智危機!醫揭三大關鍵逆轉大腦老化

整理包/114國中教育會考衝刺倒數 考試時程、各科重點一把抓

幫西施犬洗澡「洗到一半耳朵掉下來」 飼主目擊崩潰:我什麼都沒做啊

多益聽力閱讀測驗報名費 10月起調漲為1800元

相關新聞

植牙、假牙 該選哪一種?

選擇植牙還是假牙,取決於個人口腔狀況與需求。植牙通常較為穩固,能像自然牙齒一樣發揮咀嚼功能,適合牙齒缺失較長時間且骨骼狀況良好的患者

咖啡竟能抗老防虛弱!55歲以上每天喝4杯以上可增強肌力

很多年過50歲的⼈,過了中午就不敢喝咖啡,有⼈擔⼼會影響睡眠,有⼈則怕骨鬆症。不過最新研究顛覆⼤家的看法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陳文戎理事長:養生不求人 從趨吉避凶開始

「運動一定戴好護膝、護腰,別等到受傷時才後悔。」陳文戎理事長喜歡打羽毛球,這句話不只是對球友間的提醒,也是行醫30年來的養生體悟

越吃越年輕!市場常見抗老化食物

從內在生理機能延緩老化,是積極抗老的一大重點。究竟該吃些什麼食物、又該如何吃,才能越吃越年輕,讓外表和身體機能都一起對抗老化?

防疫新戰線!腸病毒A71型捲土重來 疫苗成關鍵保護網

去年腸病毒疫情延續,主要與新冠疫情後頻繁的社交與旅遊活動,以及免疫負債現象有關。同時,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有超過100種型別,而台灣常見的有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D68型、A71型等,彼此無法交叉保護,因此,即使感染過某一種病毒,仍然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也導致兒童容易反覆感染。

聽力好大腦老得慢 搶救聽力的好習慣

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初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截至2024年8月,包括 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基隆市等7縣市的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率先進入超高齡社會,顯示台灣高齡照護挑戰日益嚴峻,其中聽力健康預防與意識提升更是當務之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