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酷玩演唱會成「抓姦現場」 偷腥男女環抱親熱身分曝光

「車模林志玲」打牛奶針喪命…名醫吳紹琥200萬交保 沉默搭車畫面曝光

黃仁勳說服川普沒用?輝達H20銷陸有推手 外媒曝「關鍵是他」

成立台灣體育政策協會 張思敏教授從講座到跨域倡議

張思敏教授提供
張思敏教授提供

2016年遠赴到韓國參與亞洲體育政策學會學術研討會,會中獲選亞洲體育政策理事長,回國後在台灣成立台灣體育政策協會理事長辦理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探討國際亞奧運及體育政策功能-近幾年也探討國內體育組織運動部的方向。

張思敏教授近年應邀擔任多所大專院校的兼任講師與運動課程顧問,同時亦常受邀至地方體育單位、教師研習營、運動總會、奧會訓練平台及非營利組織進行專題演講。他擅長以「制度治理」與「人才培訓」為主軸,分享國際案例與台灣實務經驗,特別強調如何「從政策到行動」,打破學界與現場的溝通鴻溝。

例如,他與多位曾共事的運動行政主管共同籌辦「運動職涯探索與發展論壇」,協助年輕運動人了解職業出路與未來發展;也參與由地方政府與學校合辦的「校園運動發展座談」,協助基層教練與學校領導人進行資源整合與課程規劃。

基層培訓、場館規劃及社會動員實踐

張思敏教授提供
張思敏教授提供

在基層訓練與場館運用方面,張思敏就受長期參與多個地區體育發展計畫的諮詢,包括社區運動中心改造提案、閒置校園場地活化計畫,以及特殊族群(如高齡者與身障者)運動課程規劃。她不僅提供設計建議,也實際走訪各地場館,與地方推手共同擬定可行方案。

他觀察,許多基層場館資源雖充足,卻因缺乏有效整合與動線規劃,導致使用率低、維護困難。對此,他提出「社區導向場館經營」概念,強調讓民間社團、學校、企業共管共享,使場館從封閉空間轉變為公共行動節點。在社會動員方面,張思敏教授特別注重地方運動推手的培育與再教育。他與協會合辦「基層教練在職研習營」,不僅教授技術訓練,更納入運動倫理、家長溝通、心理輔導等內容,強化第一線教練的多面向角色能力。

延伸閱讀:推動全民運動與體育改革 張思敏教授體大退休後的新角色及理念轉變

飯店營運中的運動觀光 張思敏教授力推體育結合觀光創新模式

任職協會與「舞王秀」賽事實踐 張思敏教授協助運動舞蹈學生升學機制建立

從協會制度到黃金計畫 「網球教父」張思敏教授的人才推廣戰略

成為社會融合的工具 張思敏教授重視身心障礙運動推廣與運動平權

「金牌是一時,制度是長遠」張思敏教授前瞻性奧運選訓練體系建構

資源整合!張思敏教授之籃球振興計畫與台灣籃球制度研究

🔥 《獅吼臺南棒球訂製書》嘖嘖好評延長!

▪ 結帳輸入UDN專屬折扣碼【lion88】現折$88

體育 運動 溝通 校園 教練

相關新聞

撞球/台灣名將「火雲邪神」張榮麟驚傳死訊 趙豐邦發文證實

台灣撞球名將「火雲邪神」張榮麟驚傳死訊,中華民國撞球總會於早在總會臉書發文說, 「張榮麟 感謝你多年來 為撞球努力 為國增光 一路好走 撞球總會全體會員暨同仁 哀慟 會長 趙豐邦」

撞球/張榮麟身體不適過世原因不明 趙豐邦:在印尼打比賽發生

台灣撞球名將「火雲邪神」張榮麟突然傳出意外去世消息,令所有人震驚,多名球迷還表示日前還看他直播,怎會突然走了,紛紛訊問原因,據中華民國撞球總會會長趙豐邦表示,他所聽聞的消息是,張榮麟人在印尼打比賽,因

游泳/世錦賽公開水域項目延期 原因曝:水中「大腸桿菌」已超標

原定於今(15)日上午舉行的2025年世界水上運動錦標賽女子10公里公開水域賽,因比賽水域的大腸桿菌濃度超過可接受標準,臨時喊停。主辦單位世界水上運動總會(World Aquatics)執行長諾維奇(Brent Nowicki)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污染來源,但「我們正在積極檢測並研擬備案」。

游泳/大陸泳將藥檢次數居冠 世錦賽前平均每人驗8.8次


根據水上運動誠信單位(Aquatics Integrity Unit, AIU)公布的最新報告,中國大陸游泳選手在本月於新加坡舉行的世界水上運動錦標賽開賽前,接受的反禁藥檢測次數為全球最多,平均每人達8.8次,遠高於其他國家選手。

伊斯特本網賽/謝淑薇闖女雙冠軍戰 拚本季首冠

台灣網球名將謝淑薇今天與澳洲搭檔喬因特在WTA伊斯特本公開賽的女雙4強戰,以7比5、6比2直落二擊敗「墨西哥組合」,如願...

足球/一代木蘭女將周台英 女足抽血案惹爭議

曾被譽為台灣女足第一把交椅的傳奇球員周台英,有「一代木蘭女將」美譽,自賽場退役後,轉任教職成績同樣不俗,不料竟捲進台灣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