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首重全民運動 鄭麗君:競技運動將系統化

行政院通過最晚明年8月成立運動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除了積極推動4大目標外,競技運動的部分,也將朝系統化、階梯化的方式和國際接軌。
巴黎奧運結束後,行政院舉行了3次諮詢小組委員會,成員涵蓋教練、現役選手、退役選手、學者、專家等,最後依照大家的共識和願景,定名為「運動部」,並且提出「積極推動全民運動」、「促進競技專業的發展」、「積極推動運動產業」、「積極的國際參與」等4大目標。
鄭麗君解釋說:「去年參與賴總統的國家希望工程,裡面提到的就是體育暨運動發展部的成立,但當時就陷入一個思考,從過去的體委會到現在的體育署,這個名稱和概念是否宏觀。所以很開心,後來經過諮詢小組的會議討論後,定出了運動部的名稱,我們認為運動這2個字涵蓋的範圍最大也最完整。」
鄭麗君強調,現在要做的就是「翻轉」,台灣社會很熱愛各種運動賽事,選手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也能凝聚社會人心,「但講到體育,我們可能直接聯想到體育課或體育班,但其實運動應該是要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文化,運動也兼具教育功能,競技不該只是一個賽事,更像是一種社會文化,讓每個人都從運動中學習到公平、和平的競爭,以及遵守規範的道理。」
要做到這個面向,全民運動就成了運動部的重中之重,要讓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參與運動,才能深化到每個人的心中。
「社區就是全民運動發展的核心,透過社團或者俱樂部的形式,讓競技運動全民化,不再只是看菁英選手比賽,反而是由下而上,從青少年到成人甚至銀髮族,如果社區運動蓬勃發展,相對的,周邊的裁判、運動產業的人才也可以興盛起來。」
鄭麗君提到,要從社區發展全民運動,不論軟、硬體都非常重要,像比賽需要多元化場地,這點就可以再和周邊的學校結合,整建更完善更標準的場地,這個部分,未來運動部也會用相關經費挹注資源。
「這就是對全民運動的一個想像,當全民運動充分發展後,也可以帶動競技竟運和運動產業的發展,當我們得軟實力越強,就能在國際上成為運動大國,進一步塑造國際形象。」鄭麗君提到。
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拿下2金4銀6銅,巴黎奧運斬獲2金5銅,整體競技運動實力大幅提昇,也讓國人更關注菁英選手的資源。
鄭麗君表示,隨著運動部成立,相關經費和資源一定會成長,將來會依照願景策略來做精準的規劃。但對於專業競技這一塊,必須做系統性的調整,「過去我們太多仰賴學校的體育班,但其實也要顧慮到選手的多元能力培養,另外就是針對訓練人員的時數和方式,能以更專業的方式來保護選手,最後就是心理和生涯輔導的方式,讓選手對自己生涯有個更好的準備。」
鄭麗君提到,體育班接下來可以採雙軌化發展,到了更專業的層次時,就能以階梯式的培育方式,導入更多資源在潛在優秀選手身上,包括教練的增能、專業的團隊等。
她強調,這次巴黎奧運和帕運,國訓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照護,像是運科、營養、飲食等,及早導入潛優選手身上,而不是到了比賽的時候才來做,未來也會提出黃金計畫3.0,並且把訓練方式國際標準化,才能真正以運動員為核心來發展。
設運動產業發展中心 鄭麗君:行政法人扮重要角色
運動部規劃朝1部、1署、3中心的方向成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透露,包括新成立的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在內,未來行政法人將扮演推動的重要角色。
根據教育部在10月17日的簡報提到,未來運動部將有「1部、1署、3中心」,1署為全民運動署,還有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3個行政法人;運動部設有國際事務司、競技運動司、產業及科技司、設施規劃司、綜合規劃司、適應運動司共6個司。
就在外界關注運動部長會是誰的同時,鄭麗君更在乎的是3個行政法人的角色和功能。「相關首長的人選,在既有的國家文官體系下,將採取雙軌制的方式廣納人才,可以從學術界、運動界當中聘用,但這個部分就還可以等到立法院討論過後再定案。」
鄭麗君提到,這次的運動部的組織條例,同步送出「運動產業發展中心」設置條例,成立行政法人的用意,就是可以更有彈性,能從民間取才,也可從文官轉任,因為是行政法人必須承擔公共事務,國家對於預算承擔也有責任,因為它扮演的是一個政府和民間之間的橋梁。
鄭麗君也指出,自己過去擔任文化部長時,就成立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行政法人」,並且統籌兩廳院、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都可以讓行政法人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讓政府做事更有彈性。
鄭麗君也舉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為例,除了可以網羅運動界的各方人才外,就是對於運動產業的影響。「我們現在想到的大部分都是職業運動,但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廣泛,如果全民運動做得好,社區運動、學生運動都可以產業化,像現在學生運動大多是綜合賽事,但單一項目賽事更能凝聚人心,增加社群的影響力,如果社區運動產業化,包括教練、運動器材、場地等,也都會跟著普及、提升。」
鄭麗君說道,運動產業是一個生態系,行政法人能扮演的角色非常多元,包括人才培育、促進投資、贊助球隊、舉辦賽事,「未來初期也會用國發基金先來點火,帶動民間企業的投資。」
鄭麗君也對行政法人的角色提出新看法,「未來我們可以從運動部也可以從法人派駐國外的代表,直接進行運動交流;也可以在大型國際運動會前,先派人駐點進行籌備、籌劃;也可以在各國際單項組織的所在地派駐人員,進行運科交流,這些都是行政法人可以靈活運用的地方。」
「我常開玩笑說,行政法人除了可以登月(國際事務),也可以落地(社區運動),尤其社區的全民運動,在籌備賽事、場地、器材、裁判等,都需要行政法人的幫忙。」鄭麗君說道。
鄭麗君也再次強調,所謂全民運動也是看看台灣可以發展的運動就來發展,像是新興運動、台灣特色運動,像是山林、自行車、海域等,「我們希望多方面發展,也讓學生有更多選擇,就像我們常講的,除了要爭辦國際賽事外,也可以舉辦台灣品牌的國際賽事,這點就是4大目標中的國際參與。」
專訪尾聲,鄭麗君也透露,過去幾年都在休息,也花了很多時間陪小孩運動,「以前我喜歡打籃球,現在都在跑步,也會陪小孩打羽球,但現在重新擔任公職後,這樣的時間也變少了。只是我發現,從事喜歡的運動,真的可以讓人打從心底感到快樂,這也是每個人幸福的權利,所以才希望把運動變成文化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