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雙人組的逆襲 帶領爵士高奏樂章

近期聯盟中最火熱的話題莫過聚焦於籃網三巨頭的成形,哈登(James Harden)、與杜蘭特(Kevin Durant)再續前緣,再次重現當年出自於原生雷霆組合的默契,喜迎二連勝橫掃各大媒體版面。但在因私人問題而缺賽多時的厄文(Kyrie Irving)歸隊後,籃網第一場球便吞下敗仗。充滿著話題性與人氣的三巨頭合體未必就是贏球保證。相反地,樸實無華的小市場球隊爵士,卻悄悄地迎來聯盟當前最長的六連勝。
爵士兩周前曾以34分之差敗給沒有杜蘭特的籃網,接下來竟然又輸給尼克。不過自此之後,攻守兩端徹底脫胎換骨,六場球平均勝分16.2分,場均失分98.3分,比他們排名聯盟第三的球季平均失分105.1分還低。
以防守起家的爵士在各項團隊數據都名列領先集團,場均籃板排名第二、阻攻排名第五,單場得失分則排在第四位,目前也以10勝4敗的戰績高居西區第三,且與前面的快艇、湖人僅有半場勝差。雖然戰績亮眼,但對於小市場球隊在補強的現實面便是沒有足夠的商業吸引力,球員組團魅力,來號召大咖球星帶槍投靠。休賽季爵士砸下兩筆天價合約,預約了球隊的未來,同時也須承擔團隊資薪將受限於此投資的風險。
頭號球星米契爾領銜 替爵士增添侵略性
首先,出身於首輪13順位得分後衛傳說之一的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一年打得比一年傑出,經歷世界盃國家隊洗禮,上賽季更榮膺入選明星賽的肯定。到了泡泡圈的季後賽,米契爾的表現更像是個頂級球星,一肩扛起勝負,其中與金塊大戰七場,和穆雷對轟的史詩級系列賽還歷歷在目。
米契爾在場上主宰爵士的存活,他之於球隊的影響力,個人魅力等,場內外的形象都符合球隊理當力捧的當家招牌,甚至目前也有專屬品牌代言鞋,他當時加入治軍嚴謹的爵士,為這支老牌的傳統球隊增添幾分破壞性美感。他的突破爆發力與彈性替球隊開創不一樣的思維,他在攻防兩面的態度積極,勇於對抗的身體衝撞,拚勁容易感染隊友。他在這幾年間進步幅度驚人,也將投籃穩定度與射程提升,使他成為更可怕的得分利刃。
24歲的米契爾還年輕,未來前景可期,爵士要是不手腳快一點留下自家農場培養出的一哥接棒人選,下一位球隊核心要橫空出世不知道還要等多久。自由市場開市後,爵士因此迅速提出誠意給符合頂薪續約資格的當家球星米契爾,總計五年1.7億美金的報價,以米契爾至今的身手與未來性,新秀紅利結束後獲得這樣的延長合約肯定也毫無懸念。
史上最貴中鋒稱號 戈貝爾將被放大鏡檢視
至於另一位樂透大合約得主則是先發中鋒戈貝爾(Rudy Gobert),在觸發薪資限制條款,在同一隊待得夠久,並曾兩度獲選為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條件下,讓戈貝爾在休賽季拿下史上最昂貴的中鋒合約,高達5年2.05億美金的天價,更是聯盟史上第三貴。
就數據面來看,戈貝爾僅是15分13籃板2火鍋的防守型球員,也讓爵士這筆投資被外界譏笑過於溢價,未來很可能綁死球隊的薪資操作與補強。說實在的,能拿到這種天價合約的都是當家頂級球星,攻守兩端主宰勝負的存在感都要十分顯著,但以戈貝爾來說,如果沒有米契爾、柯利的配合,他的表現可能會下修好幾個檔次,是真的太貴。
對爵士高層而言,費佛斯(Derrick Favors)鳳還巢、克拉克森(Jordan Clarkson)的續約,還有防守核心戈貝爾的續約,都是著眼於這批主力輪換的黃金期,願意開給戈貝爾的超級價碼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一攻一守的雙核心 帶領球隊高奏爵士樂
本季爵士戰力能處於高檔,天價高薪雙人組在最近的一波六連勝當中表現出色,米契爾26.5分4.8助攻3.8籃板,作為攻擊箭頭帶領球隊取勝。而戈貝爾則是專司防守,雖然其中有三場得分不到兩位數,但籃板、火鍋樣樣來,護框能力驚人,總計10分14.5籃板3封阻,而本季場均PER值也有20.95,雖然戈貝爾合約過於溢價,但他的存在確實有其價值。兩人一攻一守的特長作為球隊佈陣的核心,幫助爵士取得更均衡的戰力。
除了這兩人外,主控康利(Mike Conley)來到爵士第二年更融入球隊體系,傳導組織與各項有形數據都比去年更理想。克拉克森則成功扮演板凳暴徒,一月份以來場均18分4.7籃板,森翻球命中率高達43%,投籃命中率逼近五成,有他的相助,讓爵士在第二陣容上依然能維持破壞力。克拉克森若能持續維持高檔戰力,相信有團隊戰績的背書,他會成為強而有力的年度進步獎候選人,回頭看他的4年5200萬價碼屆時就顯得超值。
即便戈貝爾加上米契爾的薪資總和將卡住球隊泰半的空間,沒有太多喊價籌碼與補強戰力的爵士除了賭一把在這對核心組合外,球團也總是能發掘出適合在他們的體系下散發光芒的綠葉。團隊當中本季有六人得分上雙,主力輪換8到9人的平均戰力,爵士低調不鋪張的打造出適合的陣容,往往可能成為日後被低估的黑馬球隊。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