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大器 流星般的一分錢哈達威

如果你能選擇,你希望精采地活三年,還是默默無名地活三十年?
這種極端的選擇題,即使是由同一個人來做答,也會因為當下的年紀和心境而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如果不能成為持續發光的恆星,究竟該做個瞬間燃盡一切的流星,還是曖曖內含光的白矮星?
對於NBA球員來說,當然沒有三十年的選項,因為再頂尖的生涯最多也就是那十來年的精華。與其闖不出名號,不如拚個名利雙收的三年,對許多球員來說是比較合理的選項。然而,對於這些只能「紅極一時」,隨即就走下神壇的球星們來說,最難的還是自己心中那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喟歎,以及那種再也回不去的遺憾。而哈達威(Anfernee “Penny” Hardaway),正是那最令人遺憾的流星之一。
做為一個高大控球後衛的新型進化版,哈達威曾經被評為新世代的聯盟第一人,曾被喻為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及飛人喬丹(Michael Jordan)的雙料接班人;而在商業價值上,在第一代個人簽名鞋款Air Penny大賣之後,也被耐吉視為繼Air Jordan之後最有市場潛力的產品線之一;至於在球場上,明星賽MVP,例行賽MVP和決賽MVP獎座都該是他架上的收藏品,而且該是一個接一個。不過最後,這些期待一個也沒有成真。
發生了什麼事?歷史已經說了很清楚:就是受傷。哈達威97-98年球季左膝受傷後開刀,不只讓他缺席大半個賽季,即使重回球場,他也已不再是之前能夠連續4年入選明星賽的頂尖控衛。變成明星賽絕緣體的他,接下來的命運就是被交易,再來反覆地進出傷兵名單,接著跌出先發名單,然後被一再交易和揮棄,最後黯然消失。
然而除了受傷,哈達威消逝地這麼快就沒有別的原因嗎?畢竟受傷之後,哈達威還是斷斷續續在聯盟打了9年,換了3支球隊,他還是有機會找回自己的地位,而且聯盟中過往受傷的球星不少,其中也有人能找回第二春,為何哈達威不行?原因就在於哈達威受限於他的調整幅度,高大身材,和場內外的運氣,最終讓他未能如願東山再起。
先拿希爾(Grant Hill)來和哈達威做個比較,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1996年喬丹曾經接受過訪問,那時記者最喜歡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喬丹覺得誰最有可能接下他的棒子,成為下一個喬丹。那時喬丹提了兩個人選:一個是哈達威(93梯),另一個就是希爾(94梯)。沒想到,這兩個人後來的發展歷程都很像,生涯一開始就衝上頂峰,然後沒多久就受困於揮之不去的傷勢,聲勢及地位也一路下滑。更巧的是,希爾還跟在哈達威的後頭,一路打過魔術和太陽,但兩人始終沒同隊。
相較傷後的希爾在生涯的後期還能有所表現,哈達威卻是直線入水,後期發展幾乎沒有什麼反彈,中間的差別,就是兩人調整幅度的不同。做為全能小前鋒的希爾,即使在反覆受傷之後失去爆發力及第一步的速度,也不再是球隊進攻的第一選擇,但他在大幅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打法之後,靠著多樣的進攻手段,傷後各季的場均得分依舊能保持兩位數。至於哈達威則是走不出自己習慣的控衛角色,三分本就不出色,兩分球的命中率更是從巔峰時的5成73一路下探,甚至一度跌破4成基準線,面對受過傷的身體,哈達威沒能及時做出足夠的調整,讓後期的他難以在球隊中發揮關鍵作用。
哈達威沒能再度發光的第二個原因,應該也和他的身材有關。哈達威是曼非斯大學製造出來的高大控衛(他有201公分),而15年後,另一個新品種的控球後衛也是從這裡出去的,就是飆風玫瑰羅斯(Derrick Rose,身高188公分)。兩人同樣曾經穿著1號球衣,同樣少年得志,同樣光芒逼人,但也同樣飆到高點然後極速殞落。然而,矮小的羅斯,雖然失去了原本驚人的速度及爆發力,不再能恣意破壞對手的防守,但他發展出更穩定的供輸及得分手段,即使再也不是一線控衛,卻仍能在場上發揮影響力。相形之下,羅斯的大學長哈達威在受傷之後,卻無法擺脫掉自己兩公尺的身高,過往習慣背框單打對位防守者的打法不變,但得分效率及威脅性卻已經大打折扣。
最後,無論受傷之前還是之後,哈達威還真是缺了點球運。這一點,就要說到他和兩位明星隊友之間的緣份。
哈達威的生涯老是遇不到適合的隊友,就算有也配合不久。受傷之前,他在魔術有明星隊友歐尼爾(Shaq O’Neal)。兩人雖聯手打進94年總冠軍戰,但其實只配合了三年就分手。很多人很難想像,當年為何魔術沒有全力留下這名明星中鋒。歐尼爾在奧蘭多四年,成績最好的一年拿下了29.3分、13.2籃板、2.7阻攻。可是魔術的制服組卻因為三個原因放走了這條大鯊魚:歐尼爾的罰球不好,老闆的口袋不夠深,還有哈達威。那時奧蘭多媒體甚至做了個民調,看看球迷認為歐尼爾值不值得七年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大合約。出乎意外的,竟有九成的民眾投下反對票。這幾乎讓歐尼爾心灰意冷,面對西岸豪門湖人的高薪、大市場和熱情招攬,歐尼爾離開的決定並不意外。只是哈達威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為制服組更想把錢省下來好留住這名新秀。
接著受傷之後,哈達威在99年轉去太陽,他的明星搭擋從中鋒變成控衛,巧合的是基德(Jason Kidd)和歐尼爾的背號都是32號。哈達威原本是要和這位王牌控衛組成華麗的太陽「後場2000」,不料基德和哈達威先後因傷缺賽,兩人最終實際只聯手出賽了45場,拿下33勝12敗的超高勝率及效率。接著在2001年,以傳球為先的基德被交易去了籃網,換回來的控衛馬布瑞(Stephen Marbury)卻是以投射為先,兩人初期的搭配不順,隨著哈達威傷勢纏身時打時停,漸漸地哈達威就降到板凳,也失去了先發位置。
哈達威在球場上沒遇到好運,場外則是沒能趕上運動醫學的進步,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機。根據哈達威自己的說法,只要在場上打球,他的膝蓋就會劇痛。受傷以來,若說哈達威一直是用一隻腳在打球也不為過。而大家熟知的運動傷害名醫安德魯斯(James Andrews)曾經解釋了哈達威的膝傷,最麻煩的是他的軟骨出了問題,而他受傷當時並沒有核磁共振的技術能做診斷,也沒有對應的治療方法去解決或緩解他所承受的疼痛,可以說如果哈達威晚一點出世,或是膝蓋晚一點出事,後來的運動醫學技術將能幫助他延長生涯。
關於哈達威的運氣,還有一個可能的劇本沒發生。如果93年選秀會上,魔術沒有拿狀元韋伯(Chris Webber)去換回哈達威,而讓哈達威去了勇士,或許他的生涯會完全不同。1993年剛好是勇士當家控衛T.哈達威(Tim Hardaway)傷停一季的空窗期,那年代班的控衛來頭也不小,是後來在馬刺功成名就的小將軍強森(Avery Johnson)。哈達威能不能在金州交出像他在奧蘭多第一年的亮眼成績單不得而知,但接下來幾年這組「雙哈達威」的超級後場若能成真,也許會讓浪花兄弟的浪潮提早20年在奧克蘭出現。
再過兩天,就是哈達威49歲的生日(7/18)。現在的他,已經回到母校曼菲斯大學執教。回想起當年這名高大的控衛(201公分),比起他的前輩魔術強森(206公分),或是現役的後輩76人西蒙斯(Ben Simmons,208公分),其實哈達威都不是最高的,但他綻放的耀眼光芒卻是最短暫的。在退休之前的最後幾個月,哈達威曾在2007年和歐尼爾重逢,只是兩人在熱火的合作,除了星火將熄的唏噓之外,已沒有火花熱情的衝擊。最終哈達威就著這一點點餘光,消失在聯盟的星空裡。
而今,眾人只能想著多年之前,魔術曾經由32號和1號聯手,形成了奪冠倒數的321組合,結果倒數結束,只留下未完成的大器。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