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加班拚戰績 鵜鶘高飛但也該保護主將
近況火燙的鵜鶘在客場打敗馬刺後,連同明星賽前已拉出一波7連勝,放眼全聯盟只有西區龍頭火箭可怕的14連勝贏過他們。鵜鶘戰績翻紅讓球隊一路攀升到西區第五,距離第四的馬刺僅有半場勝差,是鵜鶘近年在明星賽後罕見能展現出如此高檔戰力。
傷了禁區怪物卡珍斯(DeMarcus Cousins)後,原本各界還在惋惜好不容易打出名堂的肯塔基雙塔一旦瓦解,恐怕將使鵜鶘再次度過失望賽季,但戴維斯(Anthony Davis)近期的超神主宰力,用行動給了球迷最好的答案
戴維斯加班燃燒小宇宙 MVP黑馬呼聲竄出
當家一哥戴維斯在明星賽象徵性換上卡珍斯球衣出賽,為同樣入選先發陣容的好學長一起努力,這樣的好交情令人感動,看得出球隊主力磨合相當融洽,若非卡珍斯報銷,鵜鶘真的有機會如同戴維斯所說的,他們是具有爭冠本錢的強悍球隊。
身為聯盟稀有珍貴的雙塔組合,球隊攻守重心幾乎圍繞在兩人身上,卡珍斯報銷前場均25.2分12.9籃板,戴維斯本季則是28.1分11.1籃板,最可怕的是兩人都還能持球、投外線,三分球命中率皆有35%的水準。
戴維斯明星賽後四場超時加班,分別打了41、43、39、37分鐘,一場45分17籃板,一場53分18籃板,四場平均37.8分15.8籃板,鬼神數據還國外評論家開始討論戴維斯是否有機會成為例行賽MVP黑馬。
看看他的成長曲線真的很恐怕,即使已是聯盟黃金長人,今年在防守端依舊維持頂級水準,投籃、罰球所收到的效率比上季又提升了些,射程也越拉越遠,這跟球隊打法開始活絡起來有很大關係。
卡珍斯還在的時候,有人作為牽制,不論是爭搶籃板或是吸引防守者注意,替自己清開空間,戴維斯和卡珍斯的搭配可說是如魚得水。但卡珍斯不在的時候呢?勢必要點名兩大後衛及時的挺身而出。
哈勒戴+朗多兩大後衛跳出 活絡球隊攻守節奏
因為雙後衛陣容終於發酵,戴維斯終於不用在一個人辛苦地從三分線進一步就伺機要球,面框持球,突破進攻。關鍵就在於球隊攻勢不再沉悶,朗多(Rajon Rondo)終於在鵜鶘慢慢熬出控球火侯,近10場平均10.8分9助攻5.2籃板,至於投籃得分就交給哈勒戴(Jrue Holiday)揮灑。
哈勒戴整個二月21.3分6.9助攻4.5籃板,明星賽後四場更火燙,56%投籃命中率,平均27.5分6.3助攻5.5籃板,外帶場均1.5記三分球,只看全能數據還以為是哪個超級球星的日常。
兩大後衛不貪功,沒有互斥效應,彼此樂意分享球,讓球隊輪轉流動更順暢,創造球隊更大的進攻效益。 兩個人能配合彼此作為主導,無球跑動的角色,同時更積極衝往籃框攻擊,這是過去鵜鶘想破壞防線極需要的侵略性。
多虧有這兩個人找到比賽狀態,跳出來掌管球隊節奏,才能讓鵜鶘持續保有競爭力,不至於讓比賽淪為戴維斯個人秀。
米羅蒂奇尚未適應新體系 應及早打出高砲塔本色
身為填補卡珍斯受傷後最重要的補強,從公牛轉來的米羅蒂奇(Nikola Mirotic)顯然還不符預期。他在進攻端還是打的綁手綁腳,投籃命中率比起來到鵜鶘前滑落許多,從4成7掉到不足4成,三分球更慘只有28%。
這個點在季後賽一定要打出高砲塔本色,才有機會在對抗強度更高,更加近身肉搏的球賽中,擴大進攻圈,釋放戴維斯的壓力。所幸目前米羅蒂奇很甘願在防守下功夫,待在鵜鶘繳出生涯新高的8.1籃板與1.4火鍋,值得欣慰。
至於緊急從發展聯盟拿10天短約被叫上來的老將歐卡佛(Emeka Okafor),有限的出賽15分鐘時間內,5.4籃板1.6火鍋,穩定的藍領苦工貢獻,讓他延長簽訂到合約到本季結束,算是鵜鶘意外的補強收穫。
整個二月鵜鶘戰績急遽爬升中,側翼的角色球員貢獻也是不容忽視,又一個來自肯塔基的米勒(Darius Miller),44%的三分球命中率挹注8.2分,穆爾(E’Twaun Moore)則是40.5%的三分球命中率補上10.5分。團隊外線火力的加溫,補強過去鵜鶘的弱項,讓球隊可以玩出更多的戰術變化,但是必須留意這兩個人在明星賽後四場表現卻不如封關前的出色。
鵜鶘目前的團隊進攻能量已衝到112.1分,聯盟第四,不過最要加強的就是高達111.7分排名倒數第二的團隊失分,這當然也跟缺少卡珍斯居中坐鎮有連帶關係,防守端勢必得透過團隊整體的改善來補足卡珍斯的空缺。
即使隊友們紛紛加入戰局支援,讓戴維斯可望獲得更多支援,但是他的責任、壓力還是相當大,帶頭輔佐的哈勒戴、朗多的表現一有人掉下來,戴維斯可就辛苦了。
此刻鵜鶘正火的時候也有點擔心這樣操下去,到了例行賽末,到了季後賽,戴維斯的健康、體能狀態是否還能維持巔峰,剩下21場例行賽,西區四到七排名超級接近,不到一場勝差的拉鋸,接下來一路到季賽結束,無時無刻都得上緊發條,對於戰績考量與保護戴維斯的立場,這是最考驗教練團智慧的環節。
☆與林文一起暢談籃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13297964151
☆閱讀更多林文的NBA專欄 http://nba.udn.com/nba/cate/6755/7444
留言